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賞月的情結,尤其是象征著“團圓”“圓滿”的圓月更成為人們寄托情思的一大重要載體。繼121日后,本年度第二場“超級月亮”,也是年度“最大最圓月”,將于219日現身天宇。 

  那么超級月亮到底是什么,這一現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揭開“超級月亮”神秘的面紗。 

   

  什么是超級月亮?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是38萬千米,但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并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月亮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36萬千米,最遠的距離約40萬千米。當月亮距離我們近時,看到的月亮大一些,當月亮距離我們遠時,看到的月亮小一些。根據天文精確推算,219173分月球過近地點的距離只有35.68萬千米,是月球全年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刻,此時月亮視直徑最大。2354分為“望”,此時月亮呈現“最圓”。這時我們有幸欣賞到比平時更大、更亮的月亮,也稱為超級月亮。而219日也恰逢元宵節,所以今年的元宵節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月亮-地球之間的距離示意圖。月亮分別位于近地點和遠地點 


月亮位于近地點時,我們看到的月盤要比遠地點大約14% 

    

  超級月亮不罕見 

  超級月亮并非天文術語,它最早由占星師理查德-諾艾爾在1979年提出,他把它定義為當新月或滿月時月亮位于近地點附近的現象。當月亮位于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則稱為超級新月;當月亮位于近地點時正好滿月,則稱為超級滿月,但怎樣才算靠近近地點還沒有任何的官方定義。 

  因此,一些天文學家不贊同超級月亮的稱謂,因為從科學定義而言,叫做近地點滿月或近地點新月更為準確。但2011319日的滿月,當時月亮離地球為一年中最近,也是最大的滿月,媒體報道普遍采用了超級月亮的稱謂,使超級月亮為大家所熟知。 

  超級月亮并不罕見,每年均會出現46次超級月亮,僅僅2015年就有六次超級月亮,分別為:2015120日、218日和320日出現的超級新月,以及82918:359282:50102712:05UTC)的超級滿月。 

  2月19173的超級月亮是2019年全年離地球最近的,地月距離為35.68萬千米。但如果沒有對月亮進行長期觀測,并記錄月盤大小,僅憑肉眼偶爾看看月亮,我們很難覺察覺月盤大小的細微變化。 


超級月亮可以是新月或滿月,分別稱為超級新月或超級滿月,超級滿月可見而超級新月不可見 


當滿月從地平線升起時,我們看到的月亮似乎比它升到天頂時更大、更明亮 

    

  雖然不罕見,但2017年沒有超級月亮    

  由于月亮繞地球的軌道是周而復始的,因此,每隔1年零1個月18天,即每隔383天,我們就會迎來這樣一次超級月亮,過去幾年的超級月亮分別出現在: 

  2011年319日、201256日、2013623日、2014810日、2015928日、20161114日、201812日。2017年沒有超級月亮,因為滿月和近地點不能同時出現。今年則會出現三次超級月亮展望更遠一些, 20341125日的超級滿月距離地球僅為356,446 km千米,在21世紀中首次出現月地距離小于356,500千米。而本世紀最近的超級滿月出現在2052126日,屆時的地月距離為356,425千米。 

  219173分,一起來欣賞“超級元宵月”吧! 

2019“超級月亮”偶遇元宵節

圖文簡介

摘要: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是38萬千米,但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并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月亮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36萬千米,最遠的距離約40萬千米。當月亮距離我們近時,看到的月亮大一些,當月亮距離我們遠時,看到的月亮小一些。根據天文精確推算,2月19日17時3分月球過近地點的距離只有35.68萬千米,是月球全年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刻,此時月亮視直徑最大。23時54分為“望”,此時月亮呈現“最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