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可能在以前的新聞上看到過,新聞上說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在一天之內遭到超過30萬道閃電的襲擊,平時我們在雷雨天氣,頂多遇到幾十道閃電,那么這30萬道閃電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南威爾士雷暴天氣(圖片來自https://www.9news.com.au/2018/10/21/06/36/sydney-new-south-wales-thunderstorms-coonamble-omeo-wild-weather) 

    

  其實,發生在澳大利亞南威爾士的極端天氣屬于雷暴。雷暴天氣是一種產生閃電及雷聲的自然天氣現象,它通常帶來的都是比較極端的天氣,例如暴雨,冰雹,甚至是暴風雪。在解釋澳大利亞此次的極端天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雷暴是如何發生的。 

    

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州位置示意圖(圖片來自http://www.eistudy.com/news/20120329/109076.html 

    

  雷暴天氣的三個周期 

  雷暴從開始到結束通常有三個周期,分別是積云階段、成熟階段及消亡階段。雷暴通常是由積雨云帶來的,因此雷暴的發展階段其實就是積雨云的發展階段。 

  在積云階段,顧名思義,就是雷暴的積雨云開始形成的階段,這時積雨云較四周的空氣暖和,因此云內部的空氣加速向上升,隨著溫度的上升,溫度不斷下降,最后開始形成小水滴,冰晶。這一階段常發生在低緯度的熱帶或者亞熱帶比較溫暖的天氣環境下。 

    

積雨云(圖片來自https://www.universetoday.com/41646/cumulonimbus-cloud/) 

    

  在雷暴成熟階段,積雨云變得越來越大,此時積雨云有些部分甚至會上升進入平流層。不過積雨云中的水滴及冰晶會因為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增加重量。因此,它們最終會在某一高度開始下落,然后同時帶動四周的空氣向下沉,形成一股下降氣流。在這股下降氣流中積雨云中的水滴、冰晶互相摩擦,使得云中的電子不斷向下移動,最終使得積雨云上面會帶正電,下面會帶負電。由于積雨云內部水分和氣體的快速流動,很快積雨云就會因為正負電部分的相互結合而放電,在放電時會產生閃電和雷聲。放電的過程中,積雨云中的水滴或者冰晶會持續下降到地面,因此雷暴天氣的閃電往往會伴隨著強降雨。另外,被雨水帶下來的冷氣流會在地面上展開,這時就會產生猛烈的陣風。 

  最后,在消亡階段,由于下降的氣流降低了溫度,雷暴的積雨云中的上升氣流逐漸消失,這時雷暴的積雨云中主要剩下的就是下降的弱氣流,最終積雨云就會消失。 

  從雷暴天氣的這三個階段來看,危險最大的就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大量的能量會伴隨著閃電和雨水釋放出來。 

  雷暴天氣的四種類型 

  根據雷暴的穩定性以及內部的相對風速,雷暴可以分為四種,單體雷暴、多單體雷暴、颮線以及超級單體雷暴。單體雷暴通常只能持續不到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大多數時候只能持續半個小時左右。颮線的特點之一就是壽命短,范圍小。而超級單體雷暴最多也只能持續不到4個小時。而多單體雷暴由于各個雷暴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持續的時間會較長。 

  澳大利亞南威爾士的雷暴天氣 

  通過以上對雷暴的介紹,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什么澳大利亞南威爾士會發生被30萬道閃電襲擊的事情。這是由于澳大利亞處于南半球,在北半球逐漸進入冬季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南威爾士天氣卻逐漸變暖,即將進入夏季,因此很利于雷暴積雨云的形成。 

  此外,澳大利亞距離南極洲相對較近,因此處于上升期的積雨云更容易在高空遇到來自南極的冷空氣而快速預冷凝結成水滴,這就會導致在積雨云的成熟階段會有更多雨水降落,從而導致更多的能量的釋放,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閃電。因此,在此次雷暴天氣中,閃電的破壞力較大。 

  此次澳大利亞南威爾士的雷暴天氣持續的時間較長,而且范圍較廣,因此很有可能是多單體雷暴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雷暴的生命周期普遍比較短,屬于突發天氣,因此難以預測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這也就是此次澳大利亞南威爾士的雷暴天氣造成較大損失的原因。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上)和南極洲(下)(圖片來自https://www.triplespark.net/render/img/earth/ 

    

  那么如果突然遇到雷暴天氣該怎么做呢?首先,要防止被閃電擊到。盡量避免呆在室外,避免使用手機,遠離比較突出的物體,比如屋頂,樹木,旗桿,山頂等等。呆在室內也應該盡量避免使用電器,這樣能防止雷電順著電線進入室內造成傷害,同時也能防止電器被雷電產生的高電流損壞。另外,室內的窗戶也應關閉,避免使用自來水,淋浴等等,因為雷電有可能順著自來水管傳入室內,從而造成危險。

  總之,雷暴天氣屬于一種自然現象,是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釋的,也可以科學地使雷暴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其實不僅僅是雷暴,大自然方方面面的現象都有其科學原理,例如雨、雪,彩虹,龍卷風等等。 最重要的我們要多學習科學知識,了解它們發生的原因,這樣不僅可以理解不同的自然現象,最要緊的是在遇到有危害性的自然現象時可以更有效的保護自己。 

30萬道閃電讓黑夜如白晝是因為它

圖文簡介

摘要: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在一天之內遭到超過30萬道閃電的襲擊,平時我們在雷雨天氣,頂多遇到幾十道閃電,那么這30萬道閃電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實,發生在澳大利亞南威爾士的極端天氣屬于雷暴。雷暴天氣是一種產生閃電及雷聲的自然天氣現象。此次澳大利亞南威爾士會發生被30萬道閃電襲擊的事情。是由于澳大利亞處于南半球,在北半球逐漸進入冬季的時候,澳大利亞的南威爾士天氣卻逐漸變暖,即將進入夏季,因此很利于雷暴積雨云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