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癥,號稱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目前還未有治愈的方法。關于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研發之路一直很坎坷。美國藥物生產與研發協會(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RhRMA)在2018年發布了一份關于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研究的報告,該報告顯示,在1998年至2017年期間,研發治療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的嘗試失敗了約146次,只有4種新藥被批準用來治療該疾病的癥狀,然而新藥療效依舊不容樂觀。 

  研發此類藥物斥巨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許多制藥廠商屢屢受挫。即使藥物研發失敗率幾乎近100%,但是大家都沒放棄,因為大家知道,這個疾病有多可怕。每隔3秒,全球就會增加一位阿爾茨海默癥確診病例。 

    

  阿爾茨海默癥:腦海中的橡皮擦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最主要的疾病表現是認知障礙,癡呆癥的50%-75%是由阿爾茨海默癥造成的(癡呆癥包含了多種類型,如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癥和帕金森性癡呆癥等)。 

德國精神科醫生Alois Alzheimer (圖片來源:https://simple.wikipedia.org 

    

    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癥是由1906年由德國精神科醫生Alois Alzheimer發現的。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知阿爾茨海默癥的兩大病理特征——β淀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細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但是至今仍未能闡明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不過振奮人心的是,20177月科學家首次在冷凍電鏡下觀察到了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結構,為阿爾茨海默癥迷霧重重的研究帶來一絲曙光。 

    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新發990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總數約為4600萬人。預計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人數將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別增至7500萬和1.315,全球每年需要為阿爾茨海默癥支出的費用達到了8180億美元。 

  如果你對這些龐大的數字沒有什么概念的話,下面的事實一定會讓你的內心受到震撼。3秒全世界就會增加1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每10060歲及以上人口中就有5-8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而截止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41億!也許下一秒,你的爺爺奶奶,你的父母,或是你自己都可能籠罩在阿爾茨海默癥的陰影之下,它真的離我們很近。 

    

電影《戀戀筆記本》中,諾亞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艾莉找回記憶。(圖片來源:豆瓣網) 

    

  身邊老人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是阿爾茨海默癥! 

    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簡單辨別是否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呢?考慮到疾病影響和患者得病前的個人情況等差異,世界衛生組織把阿爾茨海默癥相關的癥狀和體征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 早期 

    由于阿爾茨海默癥是逐步發病,其早期癥狀容易被忽略。常見癥狀包括: 

  健忘; 

  失去時間感;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2. 中期 

    隨著阿爾茨海默癥發展到中期,體征和癥狀更為明顯,對患者的影響更大,包括: 

  對最近的事件和人名健忘; 

  在家里迷路; 

  溝通困難增加; 

  需要個人護理人員的幫助; 

  經歷行為變化,包括精神恍惚和反復提問。 

    3. 晚期 

    阿爾茨海默癥晚期患者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基本無法活動。出現嚴重記憶障礙,體征和癥狀越發明顯。癥狀包括: 

  無法感知時間和地點; 

  辨認親戚朋友存在困難; 

  自我護理方面需要更多協助; 

  走路困難; 

  發生更多行為變化,可能具有進攻性。 

阿爾茨海默癥癥狀(圖片來源:http://epaper.kelamayi.com.cn 

    

    

  面對阿爾茨海默癥,我們能做什么? 

    如果你有親戚朋友疑似出現上述某種癥狀,你應該第一時間將其帶到醫院就診。那接下來的問題便是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癥后,應該如何治療呢?答案對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及其家屬十分殘忍,因為目前并沒有能夠治愈阿爾茨海默癥,或改變其病程發展的方案。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5種抗阿爾茨海默癥的主要藥物——多奈哌齊(donepezil)、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e)、加蘭他敏(galantamine)、他克林(tacrine)、美金剛(memantine),都只能延緩其發展(他克林的副作用較大,所以目前治療中已不再使用)。簡單地說,如果“惡魔”要偷走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記憶,你只能拖延時間卻無法阻止,而且一旦偷走了記憶,你就永遠無法搶回來。 

http://www.sohu.com 

    

    雖然治療患者的情況很不樂觀,但是在支持和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及其護理人員和家庭生活方面仍有很多工作可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阿爾茨海默癥保健的主要目標 

  早期診斷,以利于較早進行適當處置; 

  優化身體、認知、活動能力和健康狀況; 

  發現并治療伴隨的疾病; 

  發現并治療具有攻擊性的行為和心理癥狀; 

  向護理人員提供信息和長期支持。 

    

  面對阿爾茨海默癥,社會能做什么? 

    阿爾茨海默癥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患者家庭及其護理人員帶來巨大壓力,包括身體、精神和經濟壓力,因此有關部門需要為患者家庭和護理人員提供支持。同時有必要改善社會各階層對阿爾茨海默癥的認識和理解,提倡建設一個阿爾茨海默癥友好型社會。 

    對此,2012年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聯合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起“我的父親母親”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推出“黃手環行動”公益項目,為罹患阿爾茨海默癥、有走失危險的老人和家屬免費發放形狀和佩帶方法類似手表、用無毒塑膠制作而成、內部可以放置身份識別卡的黃手環,幫助走失老人早日回家。截止2016年,黃手環已經推出第四代——“定位黃手環”。如今,“黃手環”的意義遠不止是一個幫助老人安全回家的工具,它已經成為了全社會關愛老人的象征,善待老人的和諧社會才是真正溫暖的社會。 

工作人員為老人戴上黃手環(圖片來源:http://roll.sohu.com 

    

  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缺少有效的治療藥物,阿爾茨海默癥正在逐漸逼近我們的生活。盡管阿爾茨海默癥很難治愈,但還是有一些研究團隊讓我們看到了制藥的希望。 

  最后,附上《三分鐘科普阿爾茨海默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阿爾茨海默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AyNjcxNTky.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阿爾茨海默癥 全球“十大殺手”

圖文簡介

摘要:阿爾茨海默癥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面對它,我們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