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灼傷通常的處理辦法是用大量清水沖洗稀釋、用酸堿中和。其局限性是對于高濃度化學品灼傷,一部分化學品會滲透入皮膚組織,導致細胞壞死,甚至造成終生殘疾。
用水或碳酸氫納溶液處理高濃度的酸灼傷時,由于濃酸稀釋放熱帶來的熱灼傷,會進一步加劇皮膚損傷(如果不能及時沖洗)。灼傷后,要求10秒內開始沖洗灼傷部位,現實中很難實現,而且“噴淋洗眼器”一般也是固定不可移動的。
在介紹處理辦法以前,先介紹一些化學灼傷的基本知識。
化學灼傷的基本知識
1、哪些化學品會導致化學灼傷?
凡具有刺激性或腐蝕性的化學品都會導致皮膚灼傷或眼灼傷。其中,有些化學品除了會導致化學燒傷,還具有毒性,人體吸收后可出現中毒癥狀(如:氫氟酸)。
2、化學灼傷損傷機理
化學品導致皮膚或眼損傷的機理,主要是根據不同化學物的特性而定。腐蝕性和刺激性化學品與皮膚成分之間進行交換作用,從而導致化學灼傷。
支持這類交換的六種侵害性化學反應為:酸性作用、堿性作用、氧化作用、還原作用、鈣或鎂的螯合作用以及溶合作用。
侵害性化學反應包含的六種反應(繪圖 周藝珣)
3、化學灼傷進程的不同階段
化學物導致皮膚或眼睛損傷可分為三個階段:
? 接觸:指皮膚或眼睛開始接觸到化學物。即化學燒傷的起源。
? 滲透:指化學物通過皮膚向皮下組織滲透。滲透的深淺決定了灼傷的嚴重程度。
? 反應:即皮膚或眼睛在與化學物接觸后所表現的損傷情況。
化學灼傷的六個階段(繪圖 周藝珣)
4、影響化學灼傷嚴重程度的因素
? 化學物性質:化學反應不同,嚴重程度也不同。
? 化學物濃度:濃度越高,相同體積下的溶液中含有的有害分子就越多,引起化學灼傷的程度越嚴重。
? 接觸持續的時間:接觸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
? 化學物的溫度:高溫化學物能量更大,反應速度更快更強烈,并且可同時引起燙傷。
化學灼傷的嚴重程度與灼傷面積和灼傷深度有關,也和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有關;物理因素(例如氣壓、氣溫)同樣也會成為影響因素。
5、處理化學灼傷的沖洗流程
根據以上化學灼傷的特點,如何達到理想的洗消效果,沖洗流程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 能去除體表的化學物,以避免進一步的滲透;
? 不論化學物的濃度如何,都能阻止化學物接觸皮膚后所發生的各種(六種)化學反應;
? 能夠阻止化學物向人體組織內部的滲透。
他山之石:歐洲洗消法
已被歐洲立法為安全標準法案(EN15154)的應急處置酸堿等化學灼傷方法(以下簡稱歐洲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歐洲方法不只是稀釋和中和的洗消,而是采用一種“螯合”的方法制成的洗消劑。它“拔”出了化學物質的有害離子(包括腐蝕離子和毒性離子并存的情況),阻止了灼傷進程、控制了化學物質滲透到皮膚的深層,而不只是如傳統的方法只去除皮膚表面的化學物質、降低已滲透到人體組織內的化學品濃度,它解決了灼傷后最恐懼的問題:化學物質的滲透!
傳統水沖洗辦法(繪圖 肖媛)
用歐洲洗消方法沖洗的最初一刻,細胞組織略微收縮,及沖洗結束后,細胞組織被完好保存。(繪圖 肖媛)
這種清洗方法可以將受污后的應急反應時間由傳統要求的10秒延長到1分鐘內,即在1分鐘內進行清洗就可以保證效果。這種洗消劑做成了瓶裝,方便攜帶取用,十分有助于灼傷后的快速的反應。
歐洲和一些發達國家大量的應用案例表明(也包括我國部分外企、少數國企),被噴濺灼傷的人在第一時間使用這種洗消劑,大多痛苦減輕、無后遺癥、無停工。
便攜噴淋洗消圖示(來源:PREVOR實驗室)
便攜洗眼洗消圖示(來源:PREVOR實驗室)
對于實驗室面臨的一個安全風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甚至不明的試劑、制劑等化學物質,大類分有酸、堿、氧化劑、還原劑、螯合劑和溶劑,上述歐洲方法都可采用同一種洗消劑應急處理,即其是“萬能”型。
上述歐洲方法主要面向工廠和實驗室使用,如果將其用于潑硫酸事件應急處置,可以制成在大多數藥店可以買到的便攜式物品,方便隨身攜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