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a是個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女孩。她從小尿床,工作忙碌的父母開始并不在意,認為長大了自然就會好。可Vera在8歲之后還經(jīng)常弄濕床褥,父母開始著急起來。最初,父母聽說尿床可能是身體虛弱的緣故,但給孩子吃了一些營養(yǎng)品后,狀況仍未好轉,父母只得每天提醒,有時難免抱怨幾句。Vera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在睡前總是擔心會尿床,緊張之下,尿床現(xiàn)象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加重了。
  這是排泄障礙中遺尿癥的典型個案。
  尿床或尿褲子,是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的經(jīng)歷。18個月到2歲以前,由于大腦和肌肉的發(fā)育還不完善,嬰兒還基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排泄。多數(shù)寶寶在2~3歲開始接受排泄訓練。直到5歲左右,隨著兒童大腦皮層的發(fā)育,他們能夠在清醒時控制自己的排泄,但是偶爾尿床的現(xiàn)象依然比較常見。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受控制的排泄現(xiàn)象會逐漸消失。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在年齡較大時依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排泄行為,有的甚至一直持續(xù)到成年,這對個人生活、自尊和人格都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什么是遺尿癥?
  遺尿癥是在兒童身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排泄障礙,患病率在5歲兒童中為5%~10%,在10歲兒童中為3%~5%,在15歲以上個體中約為1%。
  夜間睡眠時的遺尿癥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床”。而白天發(fā)生的遺尿癥可被稱為“尿失禁”,可能是由某種突發(fā)刺激而導致,或者是由于不愿上廁所等原因故意憋尿而引起。
  遺尿癥和遺傳因素有高相關性。若母親患有遺尿癥,那么她的孩子患病風險比普通孩子高3.6倍;若父親患有遺尿癥,該風險比普通孩子高10.1倍;若雙親都患遺尿癥,該風險則高達77%。
兒童的遺尿癥也常常與孩子性格特質(zhì)、家庭環(huán)境,特別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有關。
  例如,孩子可能沒有受到恰當?shù)娜鐜柧殹W钚卵芯匡@示,如果孩子在32個月大之后才接受如廁訓練,更有可能在4~12歲之間出現(xiàn)遺尿(白天尿失禁或者夜晚尿床)的現(xiàn)象。
  或者,當孩子無法對某個刺激事件做出反抗時,只能通過遺尿行為表達不滿。比如,一些受到性侵犯的孩子會出現(xiàn)尿失禁及尿床現(xiàn)象,受到校園霸凌的孩子也會。所以我們需要關注遺尿背后孩子是否經(jīng)歷了隱秘的創(chuàng)傷事件。
  父母否定性、指令性的教育方式也會加重遺尿癥的發(fā)作。
  遺尿癥對兒童的社交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對自尊心也有嚴重的損傷。他們可能因此被同伴排斥、嘲笑;被照料者斥責、懲罰,然后導致癥狀由于驚恐、焦慮而進一步惡化。遺尿癥帶來的羞恥感甚至會影響他們成年之后的自我評價和人格。
  除了遺尿癥之外,還有一種排泄障礙叫遺糞癥。有的孩子會把糞便排在褲子里或者地板上,這也是排泄障礙的一種。約1%的5歲兒童有遺糞癥,在男孩中更常見。
  兒童不自主遺糞常常和便秘有關,而這種便秘可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排便回避。例如,孩子對在特定地點排便有焦慮感。而便秘導致的排便疼痛可能導致孩子抑制排便行為,從而加重便秘和遺糞現(xiàn)象。還有一種情況是故意遺糞。糞便可能被放在顯眼的位置,這通常與對立違抗障礙或品行障礙有關,也就是與叛逆有關。
  和遺尿癥類似,遺糞癥也可能與不充分的如廁訓練、心理社會應激因素有關。比如有個小學二年級的男孩,本來早已學會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最近一年卻常常把大便排在褲子里。父母帶他去醫(yī)院肛腸科、神經(jīng)內(nèi)科看病,都沒有發(fā)現(xiàn)器質(zhì)性的問題。最后內(nèi)科醫(yī)生建議他們?nèi)タ葱睦磲t(yī)生。心理醫(yī)生了解到,男孩的母親平時對孩子要求比較高,當孩子沒有達到她的要求時,就會遭到一頓打罵。同時,父母之間常常發(fā)生爭吵,母親常向孩子抱怨他的父親,并且要求孩子長大了不要像父親那樣。于是,孩子便開始出現(xiàn)暴躁、哭鬧、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后來出現(xiàn)了遺糞的情況。母親認為這是孩子的報復行為,每次換洗褲子時總要責罵孩子。直到情況越來越嚴重,母親才意識到不對,于是把孩子帶到醫(yī)院看病。
  在這個案例中,母親嚴格的要求、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對男性榜樣的否定,都讓孩子無所適從,又無法反抗大人。過大的心理壓力就通過遺糞這一身心問題呈現(xiàn)出來。若不加以治療,這一病態(tài)的應對方式可能會持續(xù)很久,并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與人格發(fā)展。
  你的孩子有排泄障礙嗎?
  判斷孩子是否有排泄障礙,可參考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的幾條主要標準:
  1.反復在不恰當?shù)牡胤脚拍蚧蚺偶S(例如,床上、衣服上、地板上),不管這種行為是否自主或有意識;
  2.該行為以至少連續(xù)3個月,以每周2次(遺尿癥)/ 每周1次(遺糞癥)的頻率發(fā)生,或引起孩子的痛苦并導致社交、學業(yè)(職業(yè))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3.實際年齡至少5歲(遺尿癥)/ 4歲(遺糞癥),或與之相當?shù)陌l(fā)育水平或心智年齡。
  在你思考孩子有沒有遺尿癥/遺糞癥之前,必須要首先排除生理疾病的可能。如果把器質(zhì)性疾病當做功能性障礙來治療,將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父母應該怎么做?
  孩子尿床或尿褲子了,你是順其自然不把它當回事、好好教育一番孩子,還是讓孩子自己去洗床單以培養(yǎng)責任意識?以下是我們給父母的幾個建議:
  1. 高度重視:這也許是孩子無聲的吶喊
  你需要更耐心地去觀察和了解孩子的生活,是什么在干擾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有沒有經(jīng)歷你不知道的創(chuàng)傷?也許,孩子是在通過這種方式,默默期盼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無助。排泄障礙在很多時候都是呼救的信號。校園霸凌和性侵犯等都是常見的誘因。
  2. 關愛與包容的態(tài)度
  首先你要知道孩子的這種行為大多是不自主、非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則更需重視而不是責罵)。注意不能采取責怪、訓斥或懲罰的否定性態(tài)度。孩子通常已經(jīng)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感到羞恥,家長的指責只會加重孩子的緊張、焦慮和低自我評價。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排泄在不當?shù)牡胤綍r,你應該向他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這沒什么。尿褲子(或其它排泄問題)并不意味著你是個壞孩子。你不會因此失去爸爸媽媽的愛,也不會因此受到懲罰。”
  如果孩子的排泄問題在上學時發(fā)生,你還要和學校老師溝通,確保你的孩子不會因此受到老師的責罵和同學的嘲笑。你對孩子的支持和保護是孩子恢復正常的最大的力量。
  3. 習慣培養(yǎng)和行為訓練
  如果你的孩子尿床,那么晚飯時最好別喝湯。晚上盡量少喝水,但完全不讓喝水對孩子身體健康無益。讓孩子在每天上床前養(yǎng)成排尿的習慣,但不要選擇夜晚的定時叫醒排尿,因為這可能會對孩子睡眠有不良影響。還有一種尿床報警鬧鐘,當床單被尿濕時,它就會發(fā)出警報叫醒孩子,這可能會在幾個月內(nèi)讓孩子建立起自己身體里的排尿警告機制,在感到膀胱脹滿時就會自動醒來。
  當孩子成功度過一個干爽的夜晚,你應該及時鼓勵他們。當他們不小心重蹈覆轍時,你也應該意識到這種反復是正常現(xiàn)象,并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更換床單。
  當孩子在白天發(fā)生了排泄事故,你也不必每次都重復告訴他們下次要把大小便排在廁所里。事實上,孩子都知道應該怎么做,只是他們不能或不想這么做。你只要默默陪伴他們經(jīng)歷這個過程就好。
  4. 心理咨詢和家庭治療
  一般來說,繼發(fā)性的兒童排泄障礙(已經(jīng)學會控制排泄的兒童重新出現(xiàn)排泄問題)常常與心理因素有關。你應該留意是哪些對孩子意義重大的事件(例如,入學、弟妹出生、家庭不睦、師長責罰、親人遠離等)可能引起了他們行為的退化,這一事件的發(fā)生時間通常與孩子開始出現(xiàn)排泄異常的時間一致。
  因為孩子的排泄障礙常常和家庭有關,或許你還應該反思一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這不僅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有時也牽涉到夫妻之間的關系。有時,孩子可能想用自己的排泄問題來替代或掩蓋父母之間的矛盾。如果是這種情況,心理咨詢的家庭治療對改善家庭的整體氛圍和家庭成員的互相關系都有好處。
  5. 藥物輔助的綜合治療
  對于排泄問題比較嚴重的兒童,有些醫(yī)生會推薦丙咪嗪等藥物治療。藥物治療起效快但復發(fā)率高,一般需要配合心理治療和行為訓練一同發(fā)揮作用。
  雖然尿床在一些父母看來是正常的孩子行為,但父母仍應注意孩子非正常的排泄行為,增加對排泄障礙的了解,不應忽視兒童心理因素對異常排泄的影響。如果證實是遺尿癥/遺糞癥,應當及早借助醫(yī)學手段加以治療,避免尿床對孩子的自尊、人格成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解讀兒童排泄障礙

圖文簡介

Vera是個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女孩。她從小尿床,工作忙碌的父母開始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