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有沒有想過,在看世界的同時收獲身心健康呢?那就來一場“中醫藥健康旅游”吧。 新年伊始,中醫就火了一把,李克強總理在新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的“以開放心態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發展”,并且提到要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促進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旅游文化等融合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其實并非第一次被提出,只是它的發展一直較為緩慢。 政策的春風已經刮起,但是“中醫藥健康+旅游”這對兒混搭目前仍處于市場摸索階段,百姓普遍不了解。如何利用我國中醫藥的優勢為健康旅游插上飛翔的翅膀,使傳統中醫藥文化通過旅游走向世界?讓我們來聽聽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羅增剛副局長和中華國際旅游協會賈笑芳會長支了哪些招! 中醫健康旅游產品相對單一,缺乏個性化 201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這證明了中醫藥的極大的發展潛力。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這是首個國家級的中醫藥發展規劃,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 中醫一直是中國人看病保健必不可少的選擇,也為中國人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何利用中醫特色不但能服務于中國人,在國內蓬勃發展,還能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中醫+旅游”便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羅增剛副局長認為,中醫健康旅游就是通過中醫藥文化基地把中醫藥的文化、理念、技術、產品等嫁接到旅游產品中,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享受到中醫藥帶來的健康理念、產品和文化服務。 其實,在早前幾年,北京一些旅游線路中設計了一些中醫藥的內容,這應該算是最早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的雛形,羅增剛副局長介紹,當時因為不規范,不完善,出現很多賣藥、賣保健品的混亂情況,所以整頓后關閉了一段時間。在2011年,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就與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聯合成立了中醫藥文化旅游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了北京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工作。 隨著現在中醫藥的發展,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還是應該被更多人了解,加上旅游市場的轉型升級需求,所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聯合北京市旅游委重新來做中醫藥健康旅游線路。截至目前,京津冀總共分3批,評選了34家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2014年旅游委根據中醫藥文化示范基地設計了7條針對國內市場的中醫養生文化旅游路線。2015年旅游委也邀請了一些國際專業旅游專家來體驗了中國中醫,聽取各方意見,設計了13條針對國際市場的中醫健康文化旅游路線,將聯合國旅、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等開展針對歐洲、北美等8大市場的宣傳推廣。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羅增剛副局長坦言,“中醫藥健康+旅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目前只是把現有的中醫產品嫁接到旅游線路中,處于創品牌的過程中。而對于外國游客來說,認識中醫、熱愛中醫還需要一個過程。要想在國際上打響品牌,中醫藥健康游還有一段路要走。 中醫藥在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要推廣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羅增剛副局長解釋,主要是因為目前中醫健康旅游產品相對單一,設計不夠豐富,有待優化升級。 “如果我們把中醫藥健康旅游做好了,每個游客都可以在這種旅游中獲得一些中醫健康的養生理念,學習到一些簡單的中醫保健方法和技術,如按摩穴位止疼、消食等,包括一些有利于健康的中醫飲食療法,這都能對一個人身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的。”
京城名醫館是北京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之一 比如“我們設計的中醫健康旅游產品包括中醫醫療機構(廣安門醫院、東直門醫院)、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種植基地(黃芩谷、良鄉鮮藥種植基地)、養生保健機構、中藥加工制作單位(如同仁堂、艾草堂)等,而像醫院這類的只有國際部能參與旅游產品中,因為作為公立醫院要保證公益性,且醫療工作壓力很大,沒有能力也不能接待醫療游客,一般只有國際部才能接待醫療游客,這也是一種阻礙。” 除了產品單一外,羅副局長還指出,目前缺乏明確具體個性化的產品,“健康旅游資源單位性質不一,大部分還是在國家的事業性機構里,如何跟市場對接、政策、體制、機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的確限制了他們的積極性。而旅行社更愿意與民營機構合作,因為操作簡單、方便,但是民營養生機構和診所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審批監管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制定嚴格規范的準入機制后,民營機構納入中醫藥健康旅游體系是有利于設計相應的旅游產品服務包。” 盡管政府和企業將中醫養生作為定制旅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是目前北京市的中醫健康旅游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比如醫療機構和養生基地的基礎旅游設施都可能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所以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標準化服務體系,設計相對應的服務產品包,這樣會更有利于推廣。 中醫藥健康游做強做大需要調動公立醫院積極性 現在北京的中醫健康旅游項目,有體驗式的,如中醫針灸、中醫藥膳;有普及觀賞類的,如中醫知識講堂、中藥種植園;還有診療式的,如廣安門醫院國際部、東直門醫院國際部就診等。 “目前國內的中醫養生旅游大多與這些類似,而且都沒有打出很大的品牌和影響力。這主要是受到多方面限制,所以,2015年12月我們委托廣安門醫院成立了醫療旅游研究中心,委托設計一些國際醫療服務產品包,形成一個系統的產品服務內容,而不需要像國人一樣從掛號開始一步步走就醫流程。” 羅增剛副局長稱,除此之外,更需要全方位的優化升級: 第一,打破限制壁壘,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目前國內的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但公立的性質反過來又限制了他們與市場對接,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模式,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也使這些優質公立醫院的品牌走出國門。 其次,要設計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包。其實現在的旅游線路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包,都是把中醫藥文化相關的內容嫁接到旅游中,沒有形成自己的產品包,如果直接設計成一個產品包,比如7天游包括哪些醫療服務、參觀哪些中醫文化基地,能享受到哪些中醫服務,統一報價,這樣就能像旅游產品一樣,直接與有需求的游客對接,精準定位受眾人群,更有利于推廣,建立品牌。
圖為三亞中醫院參加莫斯科國際旅游展,參展人員現場為客人展示絕活 最后,做好旅游基礎服務和政策服務。比如現有的養生基地和養生醫療機構等承接游客的能力有限,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增加基礎旅游服務設置,比如洗手間,餐飲接待能力,延伸周邊產品等。 賈笑芳補充說,目前我國入境醫療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在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市場準入、國際醫療健康旅游質量標準認證體系、運營流程體系、評價體系、行業監管體系、智慧醫療健康旅游大數據平臺、入境醫療旅游簽證法規、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缺乏頂層設計及科學規劃。這是制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發展最主要的瓶頸,也是突破口。 借勢“一帶一路”吸引中醫藥健康入境游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毫不遜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大牌,但是如何打出這張中國“王牌”還是需要結合國內外旅游市場重新規劃。
圖為讓小朋友們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百草園科普教室親身體驗艾條的制作過程,了解艾葉的功效和灸法的基本特點,學習中醫藥知識、感受中醫藥文化。 賈笑芳會長認為,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現狀、流行病學特點、國際患者流市場分析,可以針對目標市場需求,開發中醫藥特色醫療健康旅游產品線、規劃設計中醫藥特色健康旅游方案。例如河北以嶺醫院及以嶺健康城,針對獨聯體國家醫療市場需求,開發的特色中醫絡病學治療心血管、腫瘤、骨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中醫醫療健康旅游產品線;針對健康、亞健康、患者不同人群,開發的中醫“五行”藥浴醫療SPA、中醫藥養生藥膳系列產品線等,通過海外市場渠道開發不與業推廣,對于國際醫療健康旅游客戶極具吸引力。 在吸引入境游上,羅增剛建議,要推出精品的北京中醫藥特色產品和品牌。比如北京同仁堂制作中藥的過程引起很多外國游客的好奇心,也可以讓他們學習艾草卷是怎么制作的,做完了還能帶走;還可以推出一些特色的易帶走的產品,如采摘黃芩,泡黃芩茶等茶飲類中藥包、足浴藥浴類中藥包、藥膳調料包、保健品、中醫美容面膜、包括一些名貴中藥材等。這些都是不錯的產品設計,宣傳了中醫文化,又能推廣到國外,吸引更多人來。 還可以結合北京周邊游,比如平谷區把中醫健康元素融入休閑旅游中,著力開發中藥材種植、藥膳藥浴、中醫療養、美體美容等;延慶區著重打造“艾草堂”和“百草園”等精品中醫藥旅游基地,帶動養生基地和中醫文化的推廣,吸引國內游客。 此外,還要做好中醫健康旅游服務人員培訓。中醫健康旅游是一個很特殊的產品,不同于普通旅游,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限制,所以要求導游和服務人員對中醫文化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服務,所以我們會對這些人員統一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服務質量,目前已經設計了一些中醫藥培訓課程,他們是我們推廣中醫藥的窗口。 當然,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策上的支持。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也是一個重點,而北京也是重點試點城市,所以需要把中醫醫療機構加入中醫健康旅游產業里,這些方面需要政策多提供一些支持,為這些中醫醫療以及健康服務機構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助推他們走出國門,建立品牌。

京城名醫館是北京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之一 比如“我們設計的中醫健康旅游產品包括中醫醫療機構(廣安門醫院、東直門醫院)、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種植基地(黃芩谷、良鄉鮮藥種植基地)、養生保健機構、中藥加工制作單位(如同仁堂、艾草堂)等,而像醫院這類的只有國際部能參與旅游產品中,因為作為公立醫院要保證公益性,且醫療工作壓力很大,沒有能力也不能接待醫療游客,一般只有國際部才能接待醫療游客,這也是一種阻礙。” 除了產品單一外,羅副局長還指出,目前缺乏明確具體個性化的產品,“健康旅游資源單位性質不一,大部分還是在國家的事業性機構里,如何跟市場對接、政策、體制、機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的確限制了他們的積極性。而旅行社更愿意與民營機構合作,因為操作簡單、方便,但是民營養生機構和診所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審批監管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制定嚴格規范的準入機制后,民營機構納入中醫藥健康旅游體系是有利于設計相應的旅游產品服務包。” 盡管政府和企業將中醫養生作為定制旅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是目前北京市的中醫健康旅游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比如醫療機構和養生基地的基礎旅游設施都可能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所以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標準化服務體系,設計相對應的服務產品包,這樣會更有利于推廣。 中醫藥健康游做強做大需要調動公立醫院積極性 現在北京的中醫健康旅游項目,有體驗式的,如中醫針灸、中醫藥膳;有普及觀賞類的,如中醫知識講堂、中藥種植園;還有診療式的,如廣安門醫院國際部、東直門醫院國際部就診等。 “目前國內的中醫養生旅游大多與這些類似,而且都沒有打出很大的品牌和影響力。這主要是受到多方面限制,所以,2015年12月我們委托廣安門醫院成立了醫療旅游研究中心,委托設計一些國際醫療服務產品包,形成一個系統的產品服務內容,而不需要像國人一樣從掛號開始一步步走就醫流程。” 羅增剛副局長稱,除此之外,更需要全方位的優化升級: 第一,打破限制壁壘,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目前國內的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但公立的性質反過來又限制了他們與市場對接,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模式,調動公立醫院的積極性,也使這些優質公立醫院的品牌走出國門。 其次,要設計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包。其實現在的旅游線路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包,都是把中醫藥文化相關的內容嫁接到旅游中,沒有形成自己的產品包,如果直接設計成一個產品包,比如7天游包括哪些醫療服務、參觀哪些中醫文化基地,能享受到哪些中醫服務,統一報價,這樣就能像旅游產品一樣,直接與有需求的游客對接,精準定位受眾人群,更有利于推廣,建立品牌。

圖為三亞中醫院參加莫斯科國際旅游展,參展人員現場為客人展示絕活 最后,做好旅游基礎服務和政策服務。比如現有的養生基地和養生醫療機構等承接游客的能力有限,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增加基礎旅游服務設置,比如洗手間,餐飲接待能力,延伸周邊產品等。 賈笑芳補充說,目前我國入境醫療健康旅游產業發展,在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市場準入、國際醫療健康旅游質量標準認證體系、運營流程體系、評價體系、行業監管體系、智慧醫療健康旅游大數據平臺、入境醫療旅游簽證法規、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等方面,缺乏頂層設計及科學規劃。這是制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發展最主要的瓶頸,也是突破口。 借勢“一帶一路”吸引中醫藥健康入境游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毫不遜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際大牌,但是如何打出這張中國“王牌”還是需要結合國內外旅游市場重新規劃。

圖為讓小朋友們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百草園科普教室親身體驗艾條的制作過程,了解艾葉的功效和灸法的基本特點,學習中醫藥知識、感受中醫藥文化。 賈笑芳會長認為,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現狀、流行病學特點、國際患者流市場分析,可以針對目標市場需求,開發中醫藥特色醫療健康旅游產品線、規劃設計中醫藥特色健康旅游方案。例如河北以嶺醫院及以嶺健康城,針對獨聯體國家醫療市場需求,開發的特色中醫絡病學治療心血管、腫瘤、骨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中醫醫療健康旅游產品線;針對健康、亞健康、患者不同人群,開發的中醫“五行”藥浴醫療SPA、中醫藥養生藥膳系列產品線等,通過海外市場渠道開發不與業推廣,對于國際醫療健康旅游客戶極具吸引力。 在吸引入境游上,羅增剛建議,要推出精品的北京中醫藥特色產品和品牌。比如北京同仁堂制作中藥的過程引起很多外國游客的好奇心,也可以讓他們學習艾草卷是怎么制作的,做完了還能帶走;還可以推出一些特色的易帶走的產品,如采摘黃芩,泡黃芩茶等茶飲類中藥包、足浴藥浴類中藥包、藥膳調料包、保健品、中醫美容面膜、包括一些名貴中藥材等。這些都是不錯的產品設計,宣傳了中醫文化,又能推廣到國外,吸引更多人來。 還可以結合北京周邊游,比如平谷區把中醫健康元素融入休閑旅游中,著力開發中藥材種植、藥膳藥浴、中醫療養、美體美容等;延慶區著重打造“艾草堂”和“百草園”等精品中醫藥旅游基地,帶動養生基地和中醫文化的推廣,吸引國內游客。 此外,還要做好中醫健康旅游服務人員培訓。中醫健康旅游是一個很特殊的產品,不同于普通旅游,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限制,所以要求導游和服務人員對中醫文化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為游客服務,所以我們會對這些人員統一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服務質量,目前已經設計了一些中醫藥培訓課程,他們是我們推廣中醫藥的窗口。 當然,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策上的支持。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也是一個重點,而北京也是重點試點城市,所以需要把中醫醫療機構加入中醫健康旅游產業里,這些方面需要政策多提供一些支持,為這些中醫醫療以及健康服務機構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助推他們走出國門,建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