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游泳協會12日凌晨確認,游泳運動員陳欣怡在8月7日里約奧組委實施的賽內藥檢中被查出A瓶氫氯噻嗪陽性。截至目前,陳欣怡是否確實使用了氫氯噻嗪還沒有定論。隨著新聞的傳播,國內很多網站刊文稱“氫氯噻嗪在2016年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禁藥名單中被列入S5類別(利尿劑和其他掩蔽劑)”,上述描述很容易誤讀為氫氯噻嗪是在今年才剛剛被列入禁藥名單的。在唏噓這一新聞的同時,很多人會有疑問,氫氯噻嗪作為一個常用的高血壓治療藥物,為何會成了人人喊打的“興奮劑”?運動員的“禁藥”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興奮劑是指“國際體育組織規定的禁用物質和禁用方法的統稱”。最早運動員為了增強運動能力而服用的藥物大多屬于興奮劑藥物——刺激劑類,但后來其它并不一定直接提高運動成績的藥物和物質也統稱為興奮劑,也稱禁藥,如利尿劑,所以國際上也形成了對體育運動中的違禁藥物仍習慣沿用興奮劑的稱謂。實際上禁藥清單很早就已經將氫氯噻嗪在內的各種“利尿劑”收錄其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每年更新的《禁用藥物清單》中,有11大類藥物,包括(絕對)禁用物質9類,編號S1~S9,和特殊項目禁用物質3類,編號P1和P2,分別是蛋白同化制劑(S1)、肽類激素、生長因子及相關物質(S2)、β2-激動劑(S3)、激素及代謝調節劑(S4)、利尿劑和其他掩蔽劑(S5)、刺激劑(S6)、麻醉劑(S7)、大麻(酚)類(S8)、糖皮質激素(S9)、酒精(P1)、β-阻斷劑(P2)。可見,利尿劑屬于S5類。
利尿劑被當做禁藥的原因
利尿劑能增加單位時間內的尿量,如果不補充水分,能快速減少體重(脫水),在舉重、摔跤、拳擊、賽艇等按體重分組的運動項目中具有實際意義。以舉重為例,舉起相同重量的兩個運動員,體重輕者勝出,有時0.1公斤的體重差異就決定了金牌歸屬,舉重運動員因為平時基本都是超重訓練,所以不可避免的賽前要進行降體重。主要手段就是蒸桑拿、不吃飯、基本不喝水,或者穿羽絨服跑步。過度降低體重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和營養紊亂,甚至會直接影響運動員成績,如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我國56公斤級選手吳景飆痛失金牌,賽后媒體把主要原因歸結于賽前降體重消耗了太多的體力,今年的里約奧運會上,悲劇重演,男子62公斤級選手諶利軍只進行了兩次試舉便因為抽筋退賽,這是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舉重運動員第一次因為抽筋退賽,外界一度猜測諶利軍雙腿出現抽筋的情況與賽前降體重有關聯。于杰就此分析說:“去年世錦賽上,我們也是以同樣的方式降體重,一切都很正常。這次我們也補充了鹽水和電解質,但……”如果使用利尿劑,可以在1日內快速降低數公斤的體重,這樣對其他運動員肯定是不公平的。
利尿劑能增加尿量,可以稀釋違禁藥物或其代謝標記物尿中的濃度,尿量每增加一倍,可疑物質濃度降低一半,這樣就降低了被興奮劑檢測機構發現尿中違禁藥物的可能性;當然,不用利尿劑,僅僅通過過量飲水,也能降低可疑物質尿中濃度,為此,在興奮劑尿檢中,合格尿樣的比重不應低于1.005。
利尿劑成為禁藥的第三個原因是能加速藥物(或代謝物)從尿中排泄。一般比賽階段,反興奮劑機構會對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抽檢,使用興奮劑的運動員需要在比賽前停用一段時間興奮劑,以確保比賽時體內興奮劑的濃度盡可能低,這段停藥時間稱為“清洗期”,如果有利尿劑的幫助,清洗期可明顯縮短,這樣留給違規運動員的準備時間將更充?!,F在在醫院中,也常常利用這一原理治療藥物中毒,如誤服過量安眠藥后,可以通過利尿,加快安眠藥的排出速度,讓原本需要幾天才能排出體外的藥物,在更短的時間內排出。
利尿劑還可以快速消除運動損傷造成的水腫。照此來說,包括氫氯噻嗪在內的利尿劑被歸入禁藥名單是“名正言順”了。
運動員的興奮劑檢測
如果尿樣檢測呈現氫氯噻嗪陽性是否就意味著服用興奮劑了呢?并非如此。
除了檢測尿樣,興奮劑檢測還有血液檢查,無論是尿樣還是血樣,都要檢測A、B兩個瓶的樣本,如果A瓶尿樣的分析結果為陽性,興奮劑檢測結構必須立即書面報告相關部門,并盡快安排復檢——也就是檢測B瓶尿樣,這個測試應該在同一個實驗室由不同的人操作。這樣既可以保證藥檢的準確性,還可以用來對付那些在尿樣中難于檢測的違禁物質和違禁方法,利尿劑的稀釋作用對血檢無干擾。血液檢查運用的較晚,2000年悉尼奧運會是第一次對運動員進行血液藥物檢測的夏季運動會,主要原因就是采取常規的尿檢手段很難查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等更先進的違禁藥物。早期血檢沒有大規模采用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曾經尿檢是主要方式,血檢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隨著反興奮劑難度的增加,今后采用血檢的比例會提高,如在2011年韓國大邱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上,近2000名選手,包括博爾特、劉翔等運動員,都接受了血檢,這在世界田徑錦標賽歷史上是第一次,預計今年里約奧運會接受血檢的運動員將超過1000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雖然近年來反興奮劑科技和手段進步迅速,但新藥的發明、傳播和使用更加快速,往往檢測手段落后于新藥濫用,讓人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國際奧委會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開始采取了一項有力的打擊興奮劑措施,當時國際奧委會決定,每屆奧運會的樣品將被保留8年,一旦有成熟的檢測新方法便可以隨時重新檢測樣品,增加反興奮劑威懾力。從2014年索契冬奧會開始,樣品保存時間被延長至10年。2015年新版《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正式將10年條款納入規程。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前,國際奧委會對雅典奧運會樣品重檢,發現5名運動員的樣品檢測呈現陽性,剝奪其中四名運動員所獲獎牌。今年5月17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對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樣品進行了重新檢測。北京奧運會的454例運動員樣品的重檢,發現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6個項目的31名運動員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倫敦奧運會250例樣品的重檢中則發現23名運動員檢查結果呈陽性。國際奧委會這項措施意在用時間換速度,警告違規者別抱僥幸心理,即使在奧運會期間通過測試并不意味著今后不會被抓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宣布重新檢測北京和倫敦奧運會樣品時便說:“樣品保存長達10年之久,那些違規者就始終無法心安。”
禁藥就在我們的身邊,運動員又該如何預防?
氫氯噻嗪是常用的抗高血壓藥物,很多人都在服用,我們生活離“禁藥”真的很近嗎?是的,考慮到《禁用藥物名單》收錄的藥物超過了240種,很多人每天都在接觸、使用“禁藥”,因此這個“禁”字是相對概念,作為普通公眾不必為此擔心,運動員則不同,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發布公告,建議運動員在日常生活和治療中要時刻提防,避免誤服興奮劑,主要預防措施有(1)就診時主動向醫生說明自己的運動員身份,避免誤開興奮劑;(2)使用的藥物一定要明確藥物成分,不要自己輕易買藥服用;(3)慎用營養品,根據我國興奮劑檢測實驗室提供的數據,監測了1000多種營養品,含有違禁物質的占11%以上;(4)如醫療必須使用一些違禁藥物,要及時申報用藥豁免;(5)不隨便吃東西,盡量杜絕接觸可能污染了違禁物質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