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類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大概就是人類對未知的好奇了。
  未知是什么?在很多人看來,是希望,是海平面另一邊,滿地黃金的新大陸。
  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未知,就是地球之外,無盡的宇宙。月球的氦-3資源能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火星將會是人類下一個家園……這些都是觸手可及的未來,無盡的希望撲面而來。
  只是希望和絕望本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當從未知中走來的是危險,我們也同樣避無可避。科幻粉絲們覺得劉慈欣筆下的黑暗森林圖景是最為冷酷的宇宙,可在那個宇宙里,人類面對三體人的入侵或是二向箔的打擊,還有幾百年的準備時間,幼稚的不過是沒有在生存考驗下活下來的書中人類,和深受沖擊的讀者,他們和同平時不努力考前抱佛腳的初中生沒什么區別。
  真實的宇宙比這還要冷酷,因為你不能確定下一次生存大考什么時候降臨。當外星人發現我們,用什么樣的策略,人類能在于外星人的交往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對抗還是合作,這是一個問題;默然忍受外星人的暴虐的進攻,或是挺身反抗宇宙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這個問題,當然有人類中最聰明的頭腦在思考。今天,這種思考的結晶之一,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視知專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讓我們聽聽他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吧。(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看文字精華版。)

   今天早上7點30,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點火升空。從神六到神十一,從激動萬千到習以為常,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每一次的“順利”。在我們的潛意識里,人類進入外太空探索是理所當然的,人類遲早有一天會離開地球這個“搖籃”。

  但這種“順利”的另一面,是對全人類更大的挑戰。
  咱們和其他這種智慧生命,什么時候會相遇。我們對于這些其他星球的這種生命是一上來就是一種充滿敵意、對抗的對我們更有利呢,還是一上來就是大家合作更有利。在相遇的時候,我們不能是落后的,而應該是領先的,只有這樣才有資格去選擇是和平還是戰爭。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這個宇宙真的是那樣浪費,僅僅是銀河系就有萬億個太陽這樣的恒星,整個宇宙卻只有地球存在智慧生命體。
  沒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我們又何必去星空之間呢?
  沒有近憂,我們還有遠慮。太陽按照宇宙演化的規律,四五十億年后會演變成一個紅巨星,這個時候地球早已被烤干,再也不適合人類生存。

  我們走出非洲的祖先,走向了全世界。我們的基因里刻著的就是探索未知。我們不會滿足于留在這顆獵戶旋臂的小小藍色星球上。人類下一步的征程,就是從地球出發,走遍太陽系,走遍全宇宙。

  這次神舟十一號有一個任務,就是和天宮二號對接,建立中國的空間實驗室,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重要一步。對中國載人航天下一步的目標,張柏楠也是胸有成竹。

  載人航天,實際是為人類在買一次船票,為中華民族在買一次船票。只有有了這張船票,我們中華文明才能夠延續下去。

神舟十一號:尋找我們的第二個家園

sp

圖文簡介

中國三步走的載人航天發展戰略最終是要研究人長期在太空生活究竟怎么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