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無邊、探索無限,人類向太空中發射的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等航天器,是人類逐夢蒼穹 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 
  航天器的發射為什么需要運載火箭?火箭是如何把航天器送上太空的?科學家們又將如何監測和控制航天器的飛行狀態?要想了解這些問題,先要從火箭開始。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只有火箭飛的足夠快 載重足夠多,才能把更強大的航天器送上太空。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航天器的飛行速度必須要達到每秒7.9千米的宇宙第一速度,才能形成和地球引力相平衡的力量。而這個速度,相當于一秒鐘要圍著體育場跑20圈。

  短時間內要想達到這樣速度,需要大量的燃料才能產生足夠的推動力,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動輒幾百噸,其實90%,甚至更多都奉獻給了燃料。
  以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為例,火箭的起飛重量大概500噸,而發動機、外殼、電纜等設備加起來也只有50多噸。
  需要火箭運載的航天器的大小和重量差異很大,小型衛星只有幾十千克,而天宮二號這樣空間實驗艙有8噸多重。
  如果火箭運載的航天器比較重,僅靠單級火箭的推力,很難達到7.9千米每秒的速度
  就需要增加火箭的級數和助推器的數量。
  運載天宮二號飛船的“長征2F遙十一火箭”,采用的就是“兩級半”構型設計。

  在二級火箭的基礎上,再捆綁了四個小火箭,也就是助推器。火箭發射時,助推器與第一級火箭在地面同時點火,飛行一段時間后,四個助推器會先關機,然后與第一級火箭分離。當第一級火箭的燃料全部用完后,一級火箭的外殼也會被拋到大氣層化為灰燼。此時,二級火箭將在空中立刻點火,輕裝前行,直至將飛行器送到預定軌道。
進入太空的航天器,就像是人類拋向宇宙的一個風箏。

  雖然翱翔在遠離地面數百公里的外太空,但每時每刻都在科研人員的掌控之中。
  地面的航天測控系統就好像那條風箏線,一直在監測和控制著航天器的運行狀態,航天器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中,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地面監測站,組成了一個星羅棋布的航天測控網。可以不斷的接收到航天器發送的信息,然后再送到航天測控中心,進行集中處理和決策。
  航天器要在太空中工作幾年甚者更長時間,要想一直保持和地面的時時聯系,僅靠自身攜帶的電池是遠遠不夠的。
  航天器上的電力供應主要來自于太陽能發電,每一次航天器的發射,太陽能帆板能否順利打開,都直接關系到航天器發射的成敗。

  火箭把航天器送上太空,太陽能帆板順利打開、供電正常,地面測控系統與航天器保持時時聯系,由此開始,科學家們借助航天器,開啟了認識地球,探索宇宙的太空之旅。

逐夢蒼穹:天宮二號如何飛向太空?

sp

圖文簡介

人類向太空中發射航天器,是人類逐夢蒼穹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火箭把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