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也有好壞之分?
一、看顏(yán)值(sè)
  人體或者哺乳動物體內主要存在兩種顏色的脂肪組織:褐色脂肪組織和白色脂肪組織,相應的,組成這兩種組織的細胞分別為褐色脂肪細胞和白色脂肪細胞。白色脂肪細胞體積大,脂滴體積大,褐色脂肪細胞體積小,脂滴多且小,而且胞內線粒體的數量也非常多。


白色(左)和褐色(右)脂肪細胞示意圖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白色脂肪細胞的主要功能只是負責儲存過剩的能量,而褐色脂肪組織的功能是負責燃燒脂肪以產熱。當人體受到冷刺激時,褐色脂肪細胞就開始發(fā)功,燃燒自身存儲的脂肪和來自白色脂肪細胞的脂肪,產生大量的熱以維持正常體溫。

  據估計,僅50g的褐色脂肪組織能燃燒的熱量最高可以達到人體靜息代謝率的20%。 
  這樣看來,褐色脂肪組織無疑是脂肪界的標兵,肥肉中的楷模。
  但是,可是,但可是褐色脂肪只占人體體重的一小丟丟(據報道,成年男性大約為11.6g,女性約為12.3g)。在你手可觸及的那些柔軟的所在,比如你的游泳圈,你的蝴蝶臂,還有你的大象腿。。。都是白色脂肪。

  除了白色和褐色脂肪組織之外,近年來發(fā)現還存在第三種脂肪組織——米色脂肪(beige或brite,即介于brown-white之間),這是一群散落在白色脂肪組織中的細胞,同時擁有“白色”的外表和“褐色”的內心。它們或本身就姓“褐”,只是隱姓埋名潛伏在白色脂肪中,擇機而動;或本來姓“白”,當受到刺激時,就會被策反,繳械變“褐”。
  好吧,看到這里,你一定以為你掌握了區(qū)分好壞脂肪的精髓。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事實上,白色脂肪組織也是人體一種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能分泌瘦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等重要激素,在調控人體能量平衡,控制食欲,維持血糖過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然白色脂肪也是有好有壞,那如何區(qū)分“好脂肪”和“壞脂肪”呢?
二、看分布
  難道長在肚子上的肥肉和長在屁股上的肥肉還不一樣?

  雖然游泳圈和大象腿同為少女公敵,但是對健康的意義確實不一樣。
  皮下脂肪vs內臟脂肪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白色脂肪是用來儲存能量的,正常情況下,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分布在皮下組織,包括四肢、臀部和軀干部的皮下。
  皮下脂肪好比人體的油庫,為人體儲備了大量的能源,通常情況下,能量呆在“油庫”里是相對安全的。但是“油庫”的容量是有限的,當源源不斷運送來的汽油超出“油庫”的負荷,“油庫”就會超載,多余的能量就會“溢出”;或者“油庫”發(fā)生了滲漏,能量也會“溢出”;又或者運輸能量的“油車”導航出了問題,使油車的運輸偏離了原來的方向,也會導致能量的溢出。
  這些“溢出”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在其他地方儲存下來,如果在腹部儲存下來,附著在腹腔內不同的器官上或者組織間,就叫做內臟脂肪或腹部脂肪(visceral fat),內臟脂肪主要包括腸系膜脂肪、生殖腺脂肪、腹膜后脂肪等等。甚至這些“溢出”的能量會積累到心臟、肝臟、肌肉、腎臟這些本不應該積累脂肪的器官,就稱為異位存儲的脂肪(ectopic fat deposition),即本不該呆在那里的脂肪。
  我們常說的脂肪肝就是典型的異位存儲的脂肪。


圖片來自André Tchernof and Jean-Pierre Després, Physiological Reviews,?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擁有截然不同的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特性。例如,前文提到過脂肪組織能分泌一種激素叫“瘦素”(你可以簡單理解為讓人變瘦的激素),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分泌瘦素的能力就有高低之分。
  而實際上,內臟脂肪才是肥胖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元兇。
  提到內臟脂肪的分布位置,不得不提到兩種水果形胖子:
  蘋果形vs梨形

  蘋果形肥胖身材的脂肪集中在腰部以上,又被稱為“中心型肥胖”或“腹部肥胖”。而梨形身材的脂肪多集中在腰部以下,即臀部和大腿。
  由于蘋果形身材多見于成年男性(以及絕經后女性),因此又分別被稱為android肥胖(你沒看錯,就是安卓型肥胖,即雄性肥胖)。而梨形身材多見于成年女性,和gynoid肥胖(雌性肥胖)。
  安卓型身材的軀干部脂肪要明顯多于梨形身材。由于軀干部集中了人體主要的內臟器官,因此,安卓型身材的內臟脂肪含量也比梨形身材的人要高得多。
  因此,同是胖星人,蘋果形身材人罹患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比梨形身材的人要高得多。
  下集預告:
  蘋果還是梨,誰說了算?
  參考文獻
  Tchernof, A., and Després, J.-P. (2013).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Visceral Obesity: An Update. Physiological Reviews 93, 359-404.
  Bartelt, A., Bruns O., Reimer R., et al. (2011) Brown adipose tissue activity controls triglyceride clearance. Nature Medicine 17, 200–205
  PS:
  我們是一個研究“肥胖”(而不是減肥)的科研團隊。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對這個方向感興趣,歡迎騷擾小編和小伙伴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 John Speakman課題組。
  怎么吃都不胖星人和喝涼水都胖星人同時招募中!

脂肪也有“好壞”之分?

圖文簡介

人體或者哺乳動物體內主要存在兩種顏色的脂肪組織:褐色脂肪組織和白色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