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珠海航展占據了各大門戶網站頭條,特別是殲-20首次亮相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那么珠海航展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如此關注?筆者就大體介紹一下珠海航展吧。
珠海航展,其實只是個別名,人家的正式名字是“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1996年在廣東珠海舉行第一屆航展,然后每兩年舉行一屆,到今年整整20個年頭,已經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航展。雖然近幾年在中國其他城市也舉辦過一些航展,但其規模與含金量遠不如珠海。可能有些讀者心里會想:“我對飛機不怎么了解,參觀航展時完全一頭霧水。”但是,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再去航展心里就會有點數了。
航展里的民航客機
民航客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航空器,很多小伙伴都有乘坐民航的經歷,那你了解民航客機嗎?一般民航客機的飛行速度在700—900km/h,差不多是高速路小汽車的七八倍,高鐵的三倍,飛行高度在10000米左右,因為這個高度屬于平流層,沒有強對流飛起來比較安全;不同型號的民航飛機航程是不一樣的,B-737只能飛四五千公里,而A-380能飛一萬五千多公里。同理,不同型號的民航飛機載客量是不一樣的,B-737只能載100多人,而A-380能載500多人。
波音B-737 空客A-380
目前世界上的客機市場基本上被美國的波音公司和歐洲的空客公司壟斷,這兩家公司對飛機的命名比較有意思,波音飛機都叫B-7X7(代表機型有B-737、B-787),空客飛機都叫A-3X0(代表機型有A-320)。當你在航展上看到一個大客機,十有八九是波音飛機或者空客飛機,再仔細瞅瞅有沒有B-7X7或者A-3X0之類的字母數字,然后就可以對號入座了。如果你看到一家叫中國商飛公司,可以上去合個影,因為這家公司就是“中國的波音空客”。商飛把自己的大飛機命名為C-919,是不是想和前面的AB三分天下呢?
國產大飛機C919
航展里的軍用飛機
一般來說,軍用飛機大體可分為作戰飛機和支援飛機這兩類,作戰飛機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等,支援飛機一般有運輸機、加油機、預警機、偵察機等。前兩天看新聞,臺灣所謂的“國防部長”連殲-20和殲-31都分不清楚,看來筆者還是有必要向兩岸同胞科普一下國產戰機的區別。我國的戰斗機一般命名為殲-X,攻擊機命名為強-X,轟炸機命名為轟-X。
殲七 殲八Ⅱ
殲十 殲十一
殲-31 殲-20
目前解放軍在服役的戰斗機有殲七、殲八Ⅱ、殲十、殲十一、殲十五。區別這些飛機很簡單,只看兩點就夠了:一是進氣道,二是機翼。如果你看到一架飛機進氣道在頭部、有一雙三角形的翅膀,那就是咱們的“七爺”;如果你發現一架飛機進氣道在翅膀上面,那就是咱們的“八爺”了;如果你發現一架飛機進氣道在機身下面,并且座艙下面還有一對小翅膀,那就是咱們“十爺”;如果有一架飛機在機身下面有兩個進氣口,那就在看看座艙下面有沒有小翅膀,沒有的是咱們的“十一爺”,有的話就是咱們的航母艦載機小十五。
區分殲-20和殲-31就更簡單了,首先它們倆涂了一層隱身涂料,顏色變成黑色或者深灰色,這一點就可以與他們的前輩區分開;然后看機身前部有沒有小翅膀,有的是殲-20,沒有的就是殲-31。至于攻擊機,目前只有一型服役了幾十年的強五,基本上不會在航展中出現了。本次航展空軍的明星裝備除了大出風頭的殲-20外,另一個就是剛剛服役的“胖妞”運-20,載重超過60噸,航程超過7800千米,這意味著解放軍可以把任何一款陸軍主站裝備包括坦克部署到萬里之外。
運20
航展里的其他裝備
本次航展另外一個亮點是:這不僅能看到飛機,你還能看到坦克!你沒看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研制的VT-4主戰坦克、VT-5新型坦克、VN12履帶式步兵戰車等十多個不同型號的裝甲車輛將展出,并且這些型號都是可以出口的。不知道有沒有小伙伴擔心賣那么多會不會泄密啊,大家可以放心這些產品本來就是專門用于出口賺小錢的,自家用的是別的型號。
另外,航展的一大看點是飛行表演,中國的八一飛行表演隊、俄羅斯的勇士和雨燕飛行表演隊、英國的紅箭飛行表演隊為大家奉上精彩絕倫的特技表演,不僅僅讓人大飽眼福,更是讓很多人開始了解飛機,走進飛機,關注祖國的航空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