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兩個70多歲的老人為同一份工作PK”——也就是特朗普(又稱“川普”)和希拉里競選美國總統這件大事可以說是賺足了公眾的眼球。競選終于在9日塵埃落定:個性鮮明的“大嘴”富商川普獲勝,美國邁入川普時代。
川普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話題人物,一直以來爭議不斷。這中間就包括他對很多科學問題的看法和態度。全球氣候變暖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個。
川普:全球變暖是一個“燒錢的大騙局”!
川普曾多次公開表示抵制“全球變暖論”,認為這些是科學家們編造的謊言。譬如,他在推特上先后發表的一些說法:
“全球變暖的概念是被中國人而且為中國人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的制造業失去競爭力。
“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剛剛把這玩意兒稱作‘大嚴寒’——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氣。我們這個國家還在因為全球變暖大騙局浪費錢嗎?
“冰風暴從德州一路吹到了田納西——我現在在洛杉磯,這兒冷的不得了。全球變暖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還很燒錢的,大騙局!
……”
另外,此前川普還表示一旦競選成功,將取消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他認為,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會對美國商業造成不利,會使“國外官僚控制美國的能源使用量”。而就在他競選成功的前后時間,為期兩周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正在摩洛哥西南部城市馬拉喀什舉行。他退出巴黎協定的言論無疑會對氣候談判產生不利的影響。
那么,川普關于“全球變暖”的這些言論科學嗎?
全球變暖:在爭議與質疑中前行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科學家發現,20世紀后半期,全球溫度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并將氣候的這種變化歸結為人類現代生活方式。1988年6月,美國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聲稱,有99%把握確信,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了溫室效應發生,并敦促采取具體措施。同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強調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并促成了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成立,使氣候變暖成為一個影響廣泛的國際政治話題。從此,這一科學研究成果逐步走出學術領域,進入公眾生活,并為廣大民眾所熟知。
全球變暖,它看不見、摸不著,甚至不易感知,從提出之初就一直與質疑和爭議形影不離。有認為全球變暖是政府和利益集團的炮制的“陰謀”;有人認為全球變暖是地球運行的自然規律,與人類無關;更有甚者,認為全球氣候并不是在變暖而是變冷。尤其是在一些大范圍持續的冷事件發生后,“變冷論”更是甚囂塵上。
如2012年年初,歐亞地區發生了大范圍的極寒天氣,當時一些國際氣候專家就指出,歐亞地區的極寒天氣只是全球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30年,甚至還有媒體宣稱當年的寒冬顯示“地球的小冰河期可能已經來臨”。
而在2013年,北極寒冷的夏季導致該地區冰蓋面積迅速擴增,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60%,超過100萬平方英里。于是一些科學家再次發出警告,現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可能面臨全球變冷。同樣,2014年的極端嚴寒天氣以及2015年的“超級寒潮”都讓一些人對全球變暖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2014年1月6日,美國密歇根州一處被凍住的燈塔猶如科幻大片《后天》中的場景
一次次的冷事件,似乎在“啪啪”地打著全球變暖論者的臉。從上面也可看出,川普對氣候變暖的反對言論也多是在遭遇“大嚴寒”、“冰風暴”這樣的冷事件時提出的。
而事實上,我們所說的氣候變暖關注的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尺度的長期趨勢,并非年際之間的變化,而且關注的是全球平均情況。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不能根據局地的、某個時段內的極端冷暖事件來評判全球變暖或是變冷。
全球變暖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研究表明,近百年來,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溫升高、海洋變暖、陸地冰川大范圍融化退縮、極地冰冠急劇縮小,海平面持續上升等諸多方面。
首先說下氣溫情況。據2014年發布的IPCC第五次科學評估報告,近130多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始終處于增長趨勢,到目前大約升高了0.85℃,1983—2012年是過去1400年來最熱的30年。
201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打破了所有以往記錄,其幅度之大尤為驚人,高于1961-1990年平均值0.76(誤差為上下0.1)℃,從而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在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6 個年份中,15 個都出現在本世紀, 2011-2015 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期。
從今年以來的觀測數據看,2016年1-9月,無論全球陸地表面平均氣溫,還是海洋表面平均溫度,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
1971—2010年間,氣候系統增加的凈能量中有90%以上儲存于海洋,造成海洋上層變暖。自1971年以來,全球冰川普遍出現退縮現象,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儲量減少,北極海冰面積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縮小。2016年9月份北極海冰面積比1981-2010年平均少了27.8%,南極海冰面積比1981-2010年平均少了2%。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在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驅動下,人類無節制地燃燒化石能源使溫室氣體排放急劇增多,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IPCC綜合報告認為,人類活動主要通過排放溫室氣體影響氣候,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的可信度在95%以上。
就在近日,聯合國下屬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11-2015年全球氣候報告》再次指出:隨著全球氣溫創下新紀錄,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北極海冰、大陸冰川和北半球冰雪覆蓋面積不斷縮小。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證實了溫室氣體導致的長期氣候變暖趨勢這個事實。
報告指出,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2015年首次達到了破紀錄的400ppm,也就是說空氣中每100萬個分子里,便有400個二氧化碳分子,這是一個重要門檻,因為人類從未見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到這么高的水平。地球歷史上二氧化碳濃度最近一次超過400ppm,大約是在距今500萬年到300萬年之間的上新世(Pliocene)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的科學數據與事實都為全球變暖提供了有力證據。另外,除了科學界,全球變暖也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就在去年的12月12日,《聯合國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共同達成了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以實現將全球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建章立制”。該協定已于11月4日正式生效。
結語
科學的發展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相對論、量子理論也是在爭議和質疑中不斷發展的。對于全球變暖等科學話題,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和看法的權利,當然包括川普。我們不能容忍謊言欺騙,同樣不允許危言聳聽。科學需要懷疑精神,但如果不講條件、不加理性的推翻一切,更像是一種情緒宣泄,或是一種嘩眾取寵的噱頭。然而,這一切,并不能阻擋科學之輪的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