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與木星的軌道之間,有百萬顆以上的小行星,這里是小行星熱鬧的大家園,我們稱它為小行星帶。2006年的數據顯示,在已經被永久編號的小行星中,有98.5%是在小行星帶被發現的。
根據天文學家們估計,小行星帶里面的小行星,直徑在10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200顆,在3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1000顆,在1千米以上的則超過100萬顆。而在1千米以下的,那就數也數不清了,因為有的小行星直徑只有幾米。而像幾厘米、幾毫米的小碎石數量肯定又是個天文數字。
那么問題來了,探測器穿過小行星帶時會不會被撞擊?
圖為曙光號太空船穿過小行星帶的想象圖,圖左為灶神星,圖右為谷神星。
其實,這種想法不光咱們普通人有過,就是科學家們早前也略微有這方面的擔心,直到后來,人類發射的好幾艘飛船全都安然無恙地穿過了小行星帶,這才打消了顧慮。
不少人一看見小行星帶的圖片,就會有一種感覺,認為很容易被撞擊,然而,這只是一種直觀卻比例失調的圖片帶來的錯覺而已。雖然看上去,小行星帶里面的小行星密密麻麻,但是有一點,卻是圖片無法傳達的,那就是,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在2.06-3.3個天文單位之間,也就是說,這條“帶子”有兩億千米左右那么寬,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大。所以,小行星帶的密度是很低的,探測器與小行星發生碰撞的概率低于十億分之一。
但是,誰也不敢肯定,因為像流星擊中人造衛星這種極低概率的事件也發生過,那么,也說不定哪次,探測器穿過小行星帶也被撞了,如果真的發生,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