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銀杏確實原產(chǎn)于中國,雖然銀杏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雖然有人提議將銀杏作為國樹,但是銀杏與我們?nèi)祟惖漠a(chǎn)生交集的時間真的不長。有學者認為,國人對銀杏的利用“始于秦漢,盛行于三國,擴展于唐,普及于宋”,但是在南北朝之前的典籍中幾乎都找不到對銀杏的記載。

所謂的輝煌歷史,很多都是出于學者的美好愿望罷了。以至于郭沫若先生在他的《銀杏》一詩中慨嘆,“我在中國的經(jīng)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沒有讀過中國的詩人詠贊過你的詩。我沒有看見過中國的畫家描寫過你的畫。”

當然了,即便是拿到南北朝時候的古籍,我們也不能在上面檢索出銀杏這種東西。

因為那個時候,這種植物的名字還是“枰”,到隋唐時期,則通稱為“平仲”。而我們廣大與銀杏親密接觸的勞動人民給銀杏起了形象的名字——“鴨腳”。


之所以叫鴨腳,起因還在銀杏葉子。那形狀跟鴨掌倒是頗為相似,并且在植物界中還真的很難找出與之類似的葉子了。細看銀杏的葉脈都是從最基部的一根分兩根而來直到葉片邊緣,這就是典型的二叉分枝。這種形態(tài)的葉脈通常出現(xiàn)在蕨類植物中,在種子植物中是極少見的。再加上銀杏獨有的扇形的葉片,即便不結(jié)果,我們也能很輕松地認出它們。

至于為啥改名成銀杏,因為銀杏被重視起來,成為貢品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記載道,“白果,鴨腳子。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正是因為被皇室看上,這種曾經(jīng)只是偏安于天目山一隅的植物才得以擴展開來。

我不知道宋朝的皇室成員是如何評判銀杏的味道的,但是可以肯定他們肯定不知道采摘銀杏的人會面對奇臭無比的氣味兒。

銀杏果的臭味兒

說保護,一點不為過,這層肉肉的種皮中含有白果酸等化學物質(zhì),如果動物不小心吃下去,很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yīng)呢。所以,很少有動物敢于冒險挑戰(zhàn)這樣的“果肉”,雖然它們看起還挺好吃的。

至于吸引動物的任務(wù)是如何完成的呢,該不是那種臭臭的味道吧?你還別說,正是這種臭味能把動物吸引來呢。不過,這種混合了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物質(zhì)的氣味兒還真讓人難以接受,長途運輸香蕉的那種特殊臭味倒是跟這種氣味有幾分相仿,都是脂肪酸分解產(chǎn)生的臭味的有機酸。


雖然,我們覺得不好聞,但是在紅胸松鼠,灰松鼠和果子貍等動物看來,這就是開飯的信號呢。畢竟,銀杏種子里可是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zhì)和脂肪呢。要知道,100克的干銀杏果仁中,可是含有68克淀粉,13克的蛋白質(zhì)和3克脂肪呢。這樣營養(yǎng)豐富的種子,又怎么會被動物們視而不見呢。

不過,不用擔心,總會有銀杏的種子幸存下來生根發(fā)芽,動物們不會把銀杏統(tǒng)統(tǒng)吃光,因為這些種子是有毒的

銀杏果中的風險

如今,銀杏果已經(jīng)成為高檔餐飲中必備。像白果娃娃菜、白果燉雞,像日式料理中的炭燒銀杏果。綿軟的口感,加上微甜略苦的特殊口感,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下來。不過,在這個時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哦。因為,那點奇怪的苦味就是銀杏的警告——“內(nèi)含氰化物,不要貪吃”。畢竟,銀杏果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是為了銀杏種子發(fā)芽準備的,想從那里搶來吃的,可是要冒風險的。

銀杏中的氫氰酸含量可以高達830微克/100克,另外還含有白果酸等化學物質(zhì)。在著名的白果之鄉(xiāng)——浙江長興縣,當?shù)氐娜嗣襻t(yī)院記錄了大量中毒的案例。對1歲以內(nèi)的嬰兒,10粒銀杏就可以致命;而3-7歲的兒童,在食用30-40粒之后也會出現(xiàn)中毒癥狀,嚴重的也會導致死亡。所以,銀杏果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溫柔,倒是處處暗藏殺機。

不過,只要吃不過量,偶爾嘗嘗還是可以的。前提是一定要做好處理,去除其中的氰化物和白果酸之類的毒物。為了安全起見,給家中的小朋友們最好還是淺嘗輒止,品個味道就好,等他們長大了再去品嘗銀杏獨特的味道吧。

吃銀杏能治病嗎

說完了風險,我相信很多朋友還是會去嘗試銀杏的,因為它們頭頂?shù)闹尾”=〉墓猸h(huán)實在是太耀眼了,口味又符合“苦味兒去火”的準則(這準則真是害人,不要輕易使用)。再加上2億多年的古老歷史,這樣的植物想不迷人都難。

銀杏名頭雖大,但畢竟不是太上老君丹爐里面的仙丹。目前比較公認的有效成分是其中的銀杏內(nèi)酯。這種物質(zhì)是血小板活化拮抗劑。簡單來說,就是把血小板的活動降低一些。在我們體內(nèi),血小板就像守護大堤的巡視員,如果哪里的血管發(fā)生了破損,它們就會奮勇沖上去與血漿中其他蛋白質(zhì)一起把破損處堵上。


這本來是一個保護機制,但是對于體內(nèi)存在血栓的人就不是好事兒了。當血管的內(nèi)皮發(fā)生破損的時候,就會釋放出凝血信號,這時以為血管出現(xiàn)破損血小板就會開工,大量地堆積到發(fā)出信號的地方。結(jié)果可想而知,本來就沒有缺口的血管,硬生生被堆起了一個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組成的“土堆”,這就是血栓。如果堆積的時間過長,很可能阻塞血管,如果因為血栓引發(fā)血管破裂,那就麻煩了。

而銀杏內(nèi)酯恰恰是抑制血小板進行工作的化學物質(zhì),對于血栓患者來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癥狀,但是患者正常的凝血功能勢必也會受到影響。究竟如何取舍,那是醫(yī)生的事情,切忌盲目信任像銀杏之類的各種保健品。

至于那些是植物則必談的黃酮類物質(zhì),我們還是把它們放在一邊吧。即便是有一些抗氧化的作用,那也最好是通過更為安全的途徑來補充,而不是冒著中毒的風險,硬生生嚼下大把大把的銀杏葉和銀杏果。


銀杏:秋日里的滿地黃金甲

圖文簡介

雖然銀杏確實原產(chǎn)于中國,雖然銀杏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雖然有人提議將銀杏作為國樹,但是銀杏與我們?nèi)祟惖漠a(chǎn)生交集的時間真的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