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痔瘡
我最近有點要當金牌調解員的意思。
小特工老探員還記得嗎?上次胖砸和助理妹子因為拖鞋鬧了點小別扭來的,好像我還欠你們一個后續呢。?這是一條有味道的科普:治腳氣
痔瘡的成因還沒有完全明確,醫學界認為,這一切都和“肛墊”有關。
我們平常說的肛門,其實只是一個排泄廢物的出口而已,肛墊和括約肌才是那個掐住出口的守門人。
除此之外,腹腔所受的壓力還和內分泌、精神等因素有關,盆腔內的腫瘤、前列腺增生等問題也會造成腹內壓增高,可能會導致痔瘡產生。
不知道我們的小特工和老探員發現沒,有些痔瘡的誘發因素是女性獨有的,如懷孕、子宮肌瘤等;有些誘發因素是男性獨有的,如前列腺增生;男女在痔瘡發病率上,很難論個高下。
有調查顯示,痔瘡會累及約1/3的成人;超過50歲的人群中,約有一半受痔瘡困擾。不管是十男九痔還是十女十痔,都是為了說明“痔瘡”的普遍性,給大家提個醒而已。
既然痔瘡是這么普遍的疾病,那我作為醫學健康科普界的α,得把它扒扒皮了。
一說到痔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痛”。
但不是所有的痔瘡都會痛,痔瘡出生的地方,決定了它痛不痛,怎么痛。
肛門里面有一條線叫做齒狀線,它分割了肛門的內和外;長在齒狀線內的痔瘡是內痔;長在齒狀線外的痔瘡是外痔;長在齒狀線上的,或者同時有內痔和外痔的就叫做混合痔。
內痔
齒狀線以上的部分覆蓋著黏膜,靜脈血管團受腹內壓作用,變得曲張糾結,頂著黏膜突出于腸腔。變得紅腫脆弱的黏膜,在排泄的時候一用力,就容易剮蹭出血;時間長了,內痔甚至會脫垂到肛門外。
內痔即使是在便血的時候,一般也不會出現疼痛的問題,但是如果脫垂出來的內痔嵌頓在肛門外的時候,往往會導致感染、糜爛、血栓形成甚至壞死,這時內痔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
為了能夠描述內痔的嚴重程度,醫學上根據癥狀將痔瘡劃分為4度:
齒狀線以下的地方覆蓋著皮膚,在用力排便、劇烈活動后,肛周的靜脈破裂,血液深入皮下組織可能會形成血栓。肛周皮膚的痛覺神經比較敏感,外痔很容易出現肛門不適、疼痛的問題。
混合痔


只是輕微的出血、痔瘡偶爾會脫垂,對于這種比較輕的癥狀,涂涂藥就能把痔瘡擊退。
這些藥物的主要作用,一般是在直腸黏膜上形成一層黏液性保護膜,能夠有效隔離糞便,保護損傷的黏膜,讓它能夠快點自我修復;有些藥物還含有二氧化鈦、氧化鋅等成分,能止癢、抗炎、減輕黏膜充血,還有一定的潤滑作用,有利于糞便排出。
痔瘡的癥狀比較嚴重,可以根據狀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促進微循環和減輕肛門局部水腫的藥物;吃一些能夠增加腸道蠕動、減輕排便阻力的緩瀉劑,緩解便秘;如果痔瘡急性發作,出現了水腫甚至嵌頓,抗炎、消腫、止痛藥物就可以上場了。
如果痔瘡發展到了每次排便的時候都會脫出,或者是嵌頓在肛門中不能回納的尷尬情況,醫生可能就會建議手術了。
提肛運動能改善會陰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肛門括約肌功能,預防肛門松弛,對痔瘡非常有效。
提肛運動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后放松的一種運動方式。這個動作沒有什么局限性,不管是坐著、躺著還是站立都能做。在吸氣的時候,肛門用力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松。肛門每放松、緊縮為1次,15次為1組,每天做2組。
世上武功唯快不破,治療疾病也是要“快”的。發現了痔瘡的蹤跡,就早早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別因為它長在特殊的位置就羞于治療,最后耽誤到不得不手術的地步啦。
本文版權歸百科名醫網所有,獲取轉載授權請加助理妹子微信:KF-PGY。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歡迎個人直接轉發朋友圈。
封面圖片&字體:已購買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