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雞精是大家家里都會用到的調(diào)味料,它可以讓食物的味道更美。為了讓孩子吃得香,不少家長在給孩子做輔食、食物的時候也喜歡放點味精,只希望孩子可以多吃點。而且,很多家長覺得雞精味道更鮮,因為是雞肉做的。


最近一個朋友就問我,能不能給孩子吃味精和雞精。因為它一直都很喜歡放點味精和雞精。但最近家里老人總是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產(chǎn)品”“味精加熱會致癌”,“當溫度超過100℃時,味精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健康甚至致癌”。這讓她特別擔心,畢竟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吃得健康安全。


味精到底是怎么做的?真的會致癌嗎?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吃味精?


味精和雞精,到底是怎么做的?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這也是鮮味的來源。我們經(jīng)常形容味美的食物 “鮮”,鮮是一種味道,它是1908 年由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最早發(fā)現(xiàn)鮮味來源物質(zhì)就是谷氨酸鈉。


1909 年,“味之素”味精開始在日本大量生產(chǎn),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鈉,目前大量生產(chǎn)味精的方式是細菌發(fā)酵,工藝和釀酒、制醋、造酸奶類似,根本不是什么化學合成。




而雞精因為它的形象里有一個小雞,很多人就認為它是雞肉做的、更健康。其實,這完全是你自己的個人想象。雞精跟雞肉可沒有什么關系。


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雞精是一種復合調(diào)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40%左右。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淀粉(用來形成顆粒狀)、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


所以,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其實是一樣的,可不要以為雞精就更好了。



味精,是否會對身體有害?


一直有說法稱味精、雞精有害,吃了會使人致癌。但實際上,這些說法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如果你真的給孩子吃了一點味精,也不要太害怕。


說味精致癌的一個理由是味精中的谷氨酸鹽致癌。 但是,谷氨酸鈉在很多食物中就天然存在。比如我們很多愛吃的葡萄汁、番茄醬、豌豆,都有一些谷氨酸鈉,所以你才會覺得味道很鮮。既然葡萄、番茄無害,為何味精就有害呢?


至于水解后的谷氨酸更是廣泛存在于各種生物體中。谷氨酸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20種氨基酸之一。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鈉,比如醬油是水解蛋白質(zhì)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還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質(zhì),比如水解蛋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甚至高達5%以上。




另外一種說法是,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chǎn)生焦谷氨酸鈉,而焦谷氨酸鈉致癌。


的確,味精、雞精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這種物質(zhì)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zhì)——焦谷氨酸鈉。但實際上,焦谷氨酸鈉并不會致癌,只是沒有鮮味而已。況且,味精的說明書都會會建議大家出鍋前放味精。所以,只要出鍋前放味精,溫度并不會很高,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實際上,國際上的權威機構圍繞味精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的評估研究,目前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它能產(chǎn)生危害。比如美國FDA、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和世衛(wèi)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組(JECFA)都進行過評估和審查,目前也都認為味精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能給孩子吃味精嗎?


從安全角度,正常使用的味精、雞精都是安全的。


不過,從營養(yǎng)角度,味精也有它的問題,那就是鈉含量比較高,多吃并不健康。高鈉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還可能增加 2 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因此,對任何人來說,雞精都應該少吃,尤其是對于1歲以內(nèi)的孩子來說,盡量不要給他們吃調(diào)味品,尤其是味精和鹽,因為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滿2歲后可以少吃一點,但也要盡量少吃。而3歲以后的孩子,飲食跟成人基本差不多,但也要注意減少鈉的攝入,味精依然要少吃。



你喜歡吃味精,還是雞精?


加熱后有毒?吃多了致癌?能給孩子吃味精嗎?

圖文簡介

味精到底是怎么做的?真的會致癌嗎?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吃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