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虛擬初期火災撲救裝置的普及,許多消防科普教育館等場所紛紛用它們訓練公眾使用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


使用這種裝置培訓滅火成本極低,能讓受訓者反復演練,又沒有實際噴射干粉造成的環境污染,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但不少地方因此讓小學生也參加虛擬滅火演練,這就不對了。


小學生絕大多數年齡在12歲以下,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大人保護安全,不能單獨留在家里,也不宜單獨去公共場所,當然更沒有撲救初期火災的責任和能力了。


讓他們參加虛擬滅火器使用演練,實際上就是默許他們有使用滅火器的權利,也讓他們掌握了操作滅火器的基本步驟,給他們一種自己有能力滅火的感覺。


一旦發生火災,小學生在英雄情懷的激勵下,就可能拿起滅火器就去滅火。


也許有人認為,讓小學生學會用滅火器,一旦他們先發現火災,用滅火器把火滅了,不是很好嗎?事情遠不是那么簡單。


不排除他們有成功滅火的可能性,但其代價是讓他們放棄及時逃生的機會而處身危境,冒喪生的危險。


真實的火場遠比虛擬的滅火場景兇險,燃燒產生的高溫、毒氣等會嚴重威脅周圍人們的生命安全。滅火器只適合撲救初期火災,火災進入發展階段,火已不再是滅火器滅得了的,這時候人們應該立即扔下滅火器逃生。


如今一些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火災從初期進入發展階段很快,只需幾十秒的時間。


例如一輛電動車起火,其產生的煙氣在90秒內就會危及整棟住宅樓公共空間中人們的生命。


小學生在演練虛擬滅火時未必會同時學到這些相關的知識,不能正確地把握火災初期階段與發展中階段的界限,甚至可能在一具滅火器滅不了火后從滅火器箱中再取出一具來滅,那就更危險了。


真正的火災千變萬化,有時候并不像演練中那么容易撲滅。而且第一次真正滅火時小學生能否沉著地用滅火劑掃噴火焰的根部也有疑問。


如果他離火焰的距離小于2米,飛濺物還可能威脅到他自身的安全。真實的滅火器比電子滅火器重,小學生很難提一具4公斤的滅火器滅火,就是用好一具2公斤的滅火器也不容易。


在地下室等有限空間,干粉滅火器滅火產生的粉霧還可能使小學生找不到逃生出口。


小學生魯莽地用滅火器滅火又滅不了時還會誤事。成人趕到火場時,附近的滅火器已用掉了,這時成人不僅得護送小學生離開火場,還要去其他地方取滅火器,從而延誤撲救初期火災階段的最佳時機。


公眾消防安全教育主要是一種以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為目的的實用常識和技能的傳授,必須因材施教。


對于小學生,我們應該重點教他們防火常識、疏散逃生知識和技能和火災報警的方法。一旦發生火災,他們能安全逃生,就很好了,再能在安全場所向119報火警,就應該表彰了。


在初期火災撲救方面,教他們發現家用電器起火或冒煙了要切斷電源,廢紙簍著火可以潑水澆滅,廚房油鍋起火了切斷氣源,通知家長。如果家長一時不在,蓋鍋蓋滅火,這就足夠了。告訴他們,使用滅火器是大人的事。


教小學生使用滅火器必須叫停,否則弊大于利。


END


文|范強強


該教小學生使用滅火器嗎?

圖文簡介

教小學生使用滅火器必須叫停,否則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