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埋樓蘭古國的悲劇不再重演

                                                姜聯合


樓蘭的迷失 荒漠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從古到今、從世界各地到中國處處可見其蹤跡。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巴比侖王國的覆滅就是最好的例證,曾經是美麗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成為心腹害河的直接原因就是人類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造成的。

然而更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古代樓蘭古國的迷失。在古人的詩句和大量文學作品中,樓蘭古國是最能引起人們無限向往的神秘之地。樓蘭是一個古城的名字,這個名字很美,象是一種花或是一位姑娘的名字。樓蘭位于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西北岸,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洲若羌縣。樓蘭城與世界聞名的意大利西西里島龐貝古城齊名,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羅布泊曾經是一片遼闊無垠的大湖,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到后來它逐漸地干枯了。曾經是浩浩淼淼的湖水,從幾千年以前起,在湖邊就開始有人居住,留下了很多文物和遺址。塔克拉瑪干的“西城三十六國”很早就進入了繁榮的農耕文明,史稱“居國 ”。而北部新疆則是以游牧為主的“行國”。這些城邦居國,以其絲綢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中東西方文明。樓蘭是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分界點,走絲綢之路必經樓蘭。絲綢之路被人形象地稱為“橫系在歐西大陸上的金腰帶”。可以說,樓蘭當年的重要性和繁華,就像今天的香港、上海、新加坡,是一個令人向往之地。

      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自公元前二世紀見載于歷史典籍的樓蘭,到公元四世紀已淪為沙漠。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王國不復存在了,一個融匯東西方文化精華的文明失落了。當年有著文明靈光的地方,如今只是一片死寂的沙漠。

     留給后人的只是環羅布泊西南岸排列著的一串大小不一的古城遺址,土垠遺址、營盤古城、樓蘭LE城、樓蘭古城、海頭古城、米蘭遺址、尼雅遺址等等數十個之多。還有由東北向西南穿越羅布泊的長城烽燧和屯田戍堡。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將這些古城串連起來,那么沿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可以看到一條生命和文明的鏈條。然而如今已成野駱駝樂園。商賈使節馳驛于城下的景象再也不復存在。

    直到公元1900年,這座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古城,才被瑞典人斯文赫定發現了。另一位探險家英國人斯坦因于1906年12月和1914年也來到這里。他們贊嘆古西域文明的同時,更驚嘆樓蘭文明的失落。

    人們在不約而同地探索樓蘭從興盛走向廢棄的原因。在眾多的推測中自然環境變化導致樓蘭的遺失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一位叫斯坦因的學者最早提出這個觀點,本世紀初他從

    樓蘭考察回國后,提出了冰山退縮導致河流流量減少,土地沙漠化,樓蘭由此而廢棄。另一種認識則是我們人類自已造成的,大量的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的和諧,他們在創造高度發達的文明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制造著沙漠。考古學家林梅村說這是“世界古文明的共同悲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這些古文明的發祥地,如今也都是鹽堿泛濫流沙縱橫的不毛之地了。

     可見樓蘭古國衰亡的原因都直接或間接地歸結為生態環境的惡化,最終導致沙埋的慘痛教訓。已有種種精確的論據論證了樓蘭文明的失落,我們也從中可以想象樓蘭人國破城毀四處逃散時的情景,更哀嘆他們的哭號和眼淚了。

統萬城的毀滅  穿越到歷史上輝煌一時的大夏國,無數的森林被毀,建造了宏偉豪華的統萬城宮殿!但是斗轉星移,不僅統萬城已被滾滾黃沙所埋沒,曾經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鄂爾多斯高原也已成為我國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統萬城旁邊的無定河水切割地表深度達數十米之多,沉睡于毛烏素沙漠的統萬城,那曾想那一片遍布沼澤的草地不復回,雄偉莊嚴的統萬城與大夏王朝永遠消失了,只有渾黃的無定河水靜靜流過,似乎訴說著統萬城毀滅的歷史。

     恩格斯說過,人類在發展自身高度文明的過程中,給他們懶以生存的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自然界反過來又給人類以毫不留情的報復,人類最終又間接地毀掉了他們親手創造的文明。

    以史為鑒,面對人類社會造就的滿目蒼痍的自然界,面對我國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為了子孫后代不再出現類似的悲劇,全民族應行動起來,保護我們僅有的一個地球,讓類似的悲劇永遠成為歷史。


沙埋樓蘭古國的悲劇不再重演

圖文簡介

荒漠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巴比侖王國覆滅、美麗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消失、我國古代的樓蘭古國的迷失、統萬城的毀滅,無不與荒漠化有關。保護地球和生態環境,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