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065 篇文章



2016年英國BTV紀錄片《英國“囤積狂”》所采訪的一名英國女性Sally,她說道“我已經四年未曾看到我家的地板了”。專業清潔人員在她家看到堆積如山的垃圾,甚至有貓的“糞便”和裝在桶中的“尿液”……  用“垃圾場”來形容都不為過。


640.webp (5).jpg


曾經,Sally也是一位非常愛干凈,有愛心的女士。并且收養了6只貓。然后在2010年,其中一只貓突然心臟病發去世了,接著另一只貓得了癌癥去世了、她與男友之間的關系也一直非常的緊張、她的母親也突然中風而離世。不幸的、創傷的事件像滾雪球一樣接踵而來。她感到焦慮、抑郁,已經無力去應對現狀。于是她開始囤積東西。然而這些東西中,絕大部分可稱為垃圾。在這5年間,她的房間不僅雜亂不堪。嚴重到沒有空間放下一張床。屋內的氣味也困擾到周圍鄰居的正常生活,鄰居們向有關部門反映,而Sally得到的通知是如果不把屋子清理干凈。政府將收回公寓居住權,她因此產生了想要自殺的念頭。最后,她求救于專業的囤積障礙治療中心幫她清理房間。


看到此處,不禁在想這不可思議的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其實,Sally所患的病癥是囤積障礙。


“囤積障礙”,病如其名,就是囤積導致的生活障礙,但平時我們也會或多或少的囤積些東西,那怎樣才算得上是“囤積障礙”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囤積障礙”有哪些特點?


1、囤積者難以丟棄大量實際上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哪怕是一張紙、一雙已經穿壞的鞋子,甚至是垃圾、排泄物。可謂”只存不扔,一物永流傳”。


他們常常猶豫不決,難以決定物品是否需要丟棄,從而產生焦慮感,最終囤積者通過保留物品來緩解內心的焦慮感,而這種不斷反復的“猶豫不決-焦慮-保留”反饋,導致囤積行為不斷得到強化。


2、如果強迫囤積者丟棄,或者沒有經過他們同意扔棄了他們積攢的物品,他們會感到異常的痛苦。


3、除了囤積無用的物品,患者還可能伴有“過度收集”的習慣,常見的有“購物狂”或獲得免費商品。


4、由于囤積者在家里積攢了大量無用的物品,而且不同于正常收藏般有秩序、整潔地擺放,囤積者積攢的物品往往胡亂堆積、隨意擺放,導致居住環境的雜亂無章,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空間和居住的安全性,并且破壞與家人、鄰居的關系。

 

家有“囤積障礙”患者應該怎么辦?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著手。幫助患者將房屋中的徹底清理,恢復到可以正常、安全的居住。


其次,從心理層面去了解和理解患者。囤積障礙患者,往往社會地位低,有較多的負性事件體驗、受到家人、朋友和鄰居排斥。于是他們通過囤積物品來緩解由于喪失、創傷性等應激事件引起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如果焦慮和抑郁情緒都比較嚴重,可考慮使用抗焦慮和抗抑郁藥物幫助改善和緩解情緒。同時,需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等。


囤積障礙患者以兒童和老人居多,作為他們的家人千萬不可草率的將其物品扔棄、不要責怪也不要與其爭吵,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陪伴和心理支持,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給。正如,片中Sally所說,她期待房子收拾干凈以后,她的姐姐姐夫會來她家做客,這讓她感覺母親還在身邊。另外,她和當初幫助她清理房屋的囤積治療專家也成為了好朋友,這一切都有助于改善和維持她的治療效果。她開始變的越來越積極。


仔細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每個行為背后都有患者想表達的情感和需求。這些囤積的物品對他們意味著“安全感和歸屬感”。讓我們用愛和溫暖去“填滿”囤積障礙患者的心。讓他們不再孤獨、不安、痛苦和無助。并且從惡性循環中擺脫出來,去享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心理醫學科 佘蔚



不要再囤積“垃圾”了!

圖文簡介

2016年英國BTV紀錄片《英國“囤積狂”》所采訪的一名英國女性Sally,她說道“我已經四年未曾看到我家的地板了”。專業清潔人員在她家看到堆積如山的垃圾,甚至有貓的“糞便”和裝在桶中的“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