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的一條新聞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說的是一個名14歲的男孩僅僅因為一個耳機就被五名同校同學活活打死的事兒。類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在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的今天,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挨打的那個,所以很多媽媽都會對孩子說“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打回去!”
但是,當孩子遇到欺凌,只教他們“打回去”就夠了嗎?除了“打回去”,還有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來面對欺凌呢?當然有——
首先,要大聲抗議,堅決說不!
媽媽們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打你,你可以大聲的抗議“住手!你弄疼我了!”,一定要站直身體,堅定地看著對方的眼睛大聲地喊出來,如果知道對方的名字就把他的名字也一起喊出來,“XXX!請你住手!”。“柿子要撿軟的捏”這個道理誰都懂,孩子越是膽怯,越是不敢還手,欺凌者就越是囂張,越是覺得他好欺負。
其次,要趕緊離開,不要糾纏!
媽媽們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你、罵你,或是做了什么其他讓你不舒服的事情,不要留在那里被動地當受害者,趕緊離開,走得越遠越好。猶猶豫豫不敢走開的孩子,下次還會被當成欺凌的對象。
再次,要及時求助,同伴或者大人都可以!
媽媽們要告訴孩子:如果在你大聲抗議、立刻離開以后,欺凌者依舊不依不饒,那么一定要趕緊向同伴、向家長、向老師甚至可以向警察求助,總之就是要別人幫助自己阻止欺凌者的行為。向同伴求助時,可以把被欺凌的事情講給同伴聽,這樣首先在情感上會得到支持,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然后可以和同伴一起去尋求大人的幫助。獨來獨往、沒有朋友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欺凌的對象。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家長的態(tài)度,不要聽到孩子被欺凌以后,指責孩子太慫,或者說“那么多人,人家怎么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啊”,這樣孩子下次被欺凌時就不敢再尋求家長的幫助了,因而更容易被欺凌者當作目標。
最后,可以正當防衛(wèi),打回去!
媽媽們要告訴孩子:你不能主動去傷害別人,但也不能太懦弱、一直忍讓,如果對方真的傷害到了你,你可以還手,可以打人,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一個能夠任意欺凌的人。
最后的最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告訴孩子,選擇“打回去”的前提是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如果覺得自己能打過對方就可以還手,如果覺得對方比自己強很多,還是要趕緊離開,然后再找同伴、家長、老師或者其他人來幫忙,以免受到嚴重傷害。
審核人:黃立坤
作者: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