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縣位于太行山北麓,素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當地核桃種植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以果仁飽滿、皮薄、個大、味香而著稱。舊時宮廷做的月餅、糕點餡,都是用的左權核桃。村民易樹仙就是桐峪鎮灘里村小有名氣的核桃種植大戶。
易樹仙從小家庭貧困,吃盡了苦頭。沒讀過幾年書,卻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艱難的歲月里,讓她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和敢拼敢闖的性格。近年來,隨著核桃市場上的價格大漲,再加上她多年的種植實踐,發現“京861”品種皮薄仁飽,出油率高,最適合當地氣候,于是便與丈夫商量要進行大面積的種植“京861”,卻遭到丈夫的反對,當時她丈夫擔心品種單一,萬一碰上失誤,主要靠核桃吃飯的她們就會在生活上有所拮據。然而,膽兒大的樹仙才不怕這些,經過幾番勸說后,2012年丈夫終于妥協并聯系縣里相關的技術人員對自家的10畝核桃苗進行了嫁接改良。
自古道: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易樹仙夫婦兩年的悉心照料下,她們種植的核桃要比一般的核桃多賣五六元,總收入達到了六七萬元,嘗到甜頭的樹仙無一保留的就把這一薄殼優良品種,向周邊農戶或村莊大力推廣。當時她可沒有安于現狀,而是一有時間,就了解新技術,學習新知識,經常參加各種培訓,以便讓自己更好的與時俱進,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規模。
我們臨走時,她熱淚盈眶的說:“我們能過上現在的日子,必須要感謝縣政府圍繞建設“核桃產業大縣”,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組建的專業技術隊伍,還為吸引周邊眾多核桃收購、加工企業前來參觀、品評、訂購,舉辦的核桃文化節,這才給了我們這些種植核桃的農戶,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作者: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