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體報道了綠植不能去除車內污染的真相,并對有除甲醛作用的植物、活性炭等進行了模擬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物在前期都有一定的去除甲醛作用,但一段時間后就基本無效了。因此,想要有效去除車內甲醛及其它污染物,光靠綠植和活性炭是遠遠不夠的。

人民網科普中國就此采訪了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玢,他認為,不僅綠植不能去除車內污染,而且人們還很容易陷入其它的誤區。

誤區一:車內有凈化器就放心了。車內凈化器和室內凈化器是一樣的,要分清針對的是什么污染物,因為凈化器并不是對什么污染都有效。能凈化pm2.5的凈化器,不一定凈化苯;能凈化苯的凈化器,不一定凈化甲醛。另外,市售較多的空氣凈化器種類可以概括成兩個類別:主動式凈化器和被動式凈化器。針對不同的污染物,主動式凈化器能夠主動尋找某種可清除的污染物以消滅它,但不能去除其他污染物;而被動式凈化器大多數只能在其周圍產生一定的凈化效果,而且很長時間才能將車內的空氣過濾一遍。總而言之,各有利弊。

誤區二:使用噴劑就能解決車內異味問題。胡玢表示,選擇噴劑一定要謹慎。由于大家都有去除車內污染的意識,尤其是購買新車的車主,會選購噴劑去除污染。然而,有的噴劑可以凈化空氣,對車與內飾件也無害。但有的噴劑氧化性過強,噴灑后內飾件經過暴曬會出現褪色、提早老化等損傷。另外,人們常用的香水也不能去除車內污染,在車內噴香水,實際上只是一種氣味掩蓋另外一種氣味,而香水本身也會散發大量揮發性有機物,造成另外的污染。

誤區三:高級車不存在車內污染問題。胡玢表示,大品牌、高價位的豪車,也一樣避免不了車內空氣污染。因為高級車的密封性相對較好,導致污染物不斷積累又很難消散。其次,高級車的內飾也相對豐富多樣,汽車內飾材料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也是造成車內污染的主要來源。

另外,胡玢還列舉了一些容易忽視的也會造成污染小細節,比如,長期不開窗、在車內抽煙、過多使用裝飾物等。只有平時提高警惕,將污染的濃度降到最低,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證車內空氣質量。

受訪專家: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玢

本文由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副主任闞海東進行科學性把關。

去除車內污染靠綠植和活性炭?這些細節中招了嗎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