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男主角16歲時就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慢粒),但卻能和普通人一樣升學、就職,甚至成為一名出色的唱片制作人,別人從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他是個病人。面對這段情節,很多人心生疑惑:慢粒不是一種能致命的疾病嗎?其早期怎么沒有癥狀呢?

慢粒是一種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慢粒在我國的發病率為(0.39~0.99)/10萬,也就是說,每1000萬人中,大約有39人至99人會得這個病。患病人群可分布在各個年齡段,但在我國,患者多在45~5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該病起病緩慢,可分為慢性期(英文簡稱為CP)、加速期(英文簡稱為AP)、急變期(英文簡稱為BC)。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慢粒的慢性期、加速期、急變期。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細胞學檢測報告單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供圖)

慢性期

慢粒的慢性期一般持續1~4年,極少數患者甚至能超過10年。大多數患者確診慢粒時都在慢性期。部分患者平素沒有任何不舒服,甚至體能狀態比其他人還好,但在單位體檢或者因為感冒等其它疾病去醫院看病時,發現白細胞明顯增高(常超過20×10^9/L,甚至達到100×10^9/L),而后確診慢粒;部分患者可因出現乏力、低熱、莫名消瘦、左上腹墜脹感等而就診,如果發生脾梗死,則還會出現左上腹明顯疼痛。

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可做血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數目顯著增高,血片中粒細胞顯著增多,可見各階段粒細胞,以中性中幼、晚幼、桿狀核粒細胞居多,可見到原始細胞(但

早期無癥狀?帶你了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三期”

圖文簡介

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男主角16歲時就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慢粒),但卻能和普通人一樣升學、就職,甚至成為一名出色的唱片制作人,別人從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他是個病人。面對這段情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