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區域輕簡化種植模式
典型種植區域:氣候、耕作條件平原、山丘區、春播區、夏播區;不同的種植模式、不同的播種技術、不同機械裝備配套。
1、整地模式:耕→鎮壓→平作條播;旋耕→鎮壓→壟作條播;旋耕→鎮壓→半(全)覆膜穴播
機械配套:旋耕機→鎮壓器→條播機(穴播機);旋耕機→鎮壓器→壟播機(穴播機);旋耕機→鎮壓器→覆膜機(穴播機)
2、兔耕模式:秋季深松→春玉米茬口→免耕播;秸稈粉碎→夏小麥茬口→免耕播
機械配套:深松機→免耕機;還田機(收獲機粉碎)→免耕機
二、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
1、精少量播種:種子的發芽率,種子的清選處理;
播種中耕植保環節:行距統一,后續作業;
收獲環節:育種植株高度,谷糜穗形態,抗倒伏能力。
2、谷子糜子生產機械匯總
(1)播種機械:精量條播機、精量穴播機、覆蓋播種機、丘陵山區用播種機
(2)田間管理:中耕施肥機械、灌溉機械、植保機械
(3)收獲機械:割曬機、脫粒機、聯合收獲機、谷草收集機械
(4)籽粒烘干機械
3、谷子精量播種
(1)保證出苗率的前題下:減少播種量,提高播種質量,單粒種子的三維空間坐標符合農藝要求,即種子在土層中具有精確的播深、行距、株距。
(2)減少種子的投入量,從源頭上降低種子成本。
(3)省去間苗、少間苗等作業環節,減少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成本。
(4)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污染,降低肥料成本。
(5)作物穩產增產,農民增收。
4、精量播種技術要求
(1)精選種子:種子純度、凈度及發芽率(95%),是實現精量播種機保證(谷子國標:85%)。
(2)合適土壤墑情,適時播種是精量播種前題。
(3)精量播種機,實現精量播種的工具
(4)作業標準:單粒率≥85%,空穴率<5%,傷種率≤1.5%。播深要一致,誤差≤1 cm。株距要一致合格率≥80%。種子左右偏差≤4cm,便于田間管理。
5、播種機的選擇-排種器
對于任何一種播種機來說,核心就是排種器,他是決定播種機工作質量和工作性能優劣的重要因素,播種機能否滿足農業技術的要求或滿足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主要取決于排種器的工作狀況。
調撥排種器:槽輪式、磨盤式、離心式、氣力式;
穴播排種器:型孔盤式、型孔輪式、氣力式。
三、谷子播種機械選型與調試
1、谷子播種機械選型谷子排種器的要求
(1)播種量穩定;
(2)排種均勻;
(3)不損傷種子;
(4)通用性好且使用范圍大;
(5)調整方便、工作可靠。
排種器的工藝實質是:通過排種器對種子的作用,將種子由群體化為個體、化為均勻的種子流或連續的單粒種子。
2、拖拉機的連接與調整
(1)調整好拖拉機的輪距,盡量避免在輪轍上播種;
(2)調整拖拉機的左右拉桿和上拉桿,使機具的主梁和縱梁與主機水平;
(3)拖拉機的液壓操縱桿處于浮動位置。
3、安裝與調試
(1)播種施肥開溝器調整:與播種水平方向錯開50mm;
(2)安裝各播種總成:軸孔同心;
(3)行距調整:軸向移動各總成和施肥鏈輪、鏈條;
(4)株距調整:調整變速箱傳動比和排種輪來達到要求;
(5)深度調整:調整仿形輪,或者開溝鏟的上下位置。
4、理論畝播種量理論算法
種箱內裝入種籽,升起播種機,排咱管下放接肥容器,轉動地輪N轉,稱量下種量。
地輪轉動圈數根據作物而定,玉米、大豆等大粒作物轉動50~60轉左右,小谷子轉動100轉以上。
種箱內裝入種籽,每個排種器下接一個塑料袋,機組行走10米,計算每個排種器的平均下種量。
5、安裝與調試:施肥量調整
松開鎖緊螺母,旋轉調節手輪。調節外槽輪位置,根據需要,對準刻度尺,鎖緊螺母
排肥量算法:肥箱內裝不少于半箱肥料,升起播種機,排肥管下放接肥容器,轉動地輪N轉,稱量下肥量。
6、作業注意事項
(1)作業速度。
(2)機具降落時要緩慢、平穩,以防開溝器蹲土堵塞;
(3)要有專人跟機監視:排種盤和排肥輪是否正常轉動,前方有無桔茬堵塞,播深是否合適,有無“露籽”現象
(4)每班前或換地塊作業前應檢修,作業定期停機檢修
(5)升起機具旋轉地輪,觀察排種是否正常;
(6)檢查施肥、播種開溝器是否堵塞;
(7)驅動輪外周面粘土過多時,應清理。
7、安全注意事項及警示標志
(1)機手上崗作業:培訓、駕駛證。
(2)熄火:檢查、維修、調整、保養等工作,嚴禁站在拖拉機與播種機之間或坐在農具上。
(3)機具作業:警示標志、鏈條,不可靠近、觸摸。
(4)機具升降要平穩,避免快升快降,排除障礙物,在機具提起后,方可倒退或轉彎等操作。
(5)工作中應減少不必要的停車,以減少種子或化肥的堆積或斷壟。
(6)嚴格按說明書進行調試,切勿亂拆亂裝。
(7)試播:查看覆土深度株距是否符合要求,空穴和雙粒是否在規定范圍內;
(8)種子與化肥的距離是否錯開,避免種肥混合后燒苗。
作者:楊志杰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郭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