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麥三提前蓄水保墑技術是針對目前旱地小麥生產上存在的干旱缺水、土壤瘠薄、產量低而不穩、比較效益低四大問題,以降雨資源周年調控、土壤水分跨季節利用為抓手,協調土、肥、水、根、苗五大關系,達到水肥資源高效利用和小麥穩產高產的目的的一項綜合技術。

一、技術要點

1、休閑期耕作

(1)土壤條件

土壤活土層25 cm以上,土壤容重1.1 g/cm3~1.3 g/cm3,土壤環境條件應符合NY/T 851的要求。

(2)前茬小麥留茬高度

茬高15 cm~20 cm。

(3)施有機肥

入伏后,田間撒施有機肥,結合深翻每667 m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 kg~3000 kg,或精制有機肥100 kg;或者使用深松施肥一體機結合深松每667 m2施入精制有機肥100 kg。

(4)伏期深翻或深松

7月中旬后趁墑深翻,深翻25 cm~30 cm,保持土垡原狀;或者使用深松施肥一體機深松,深松30 cm~40 cm。

(5)秸稈還田或覆蓋

結合深翻,前茬秸稈殘茬還田;或深松整地后將秸稈覆蓋于地表。

(6)秋后整地

立秋后,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2 cm~15 cm,耕后耙平地表。

2、播前準備

(1)整地

播前旋耕麥田,旋耕深度12 cm~15 cm。

(2)底施化肥

結合整地每667 m2撒施純氮(N)8 kg~10 kg,純磷(P2O5)6 kg~8 kg。所選肥料及施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

(3)品種選擇

選用通過國家或山西省審定,適宜當地種植的旱地冬小麥品種。南部中熟冬麥區選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種。中部晚熟冬麥區選用強冬性、冬性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的規定。

(4)種子處理

選擇對靶標活性強的農藥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種子包衣按照GB 15671的規定執行,藥劑拌種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執行。

(5)地膜選擇

選擇寬400 mm、厚0.01 mm的聚乙烯膜。聚乙烯膜應符合GB 13735的要求。

(6)播種機選擇

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農機部門鑒定的具有推廣許可證的播種機械。

3、播種

(1)播種期

露地播種期,南部中熟冬麥區南片適宜播期9月25日~10月5日,南部中熟冬麥區北片適宜播期9月23日~10月3日;中部晚熟冬麥區適宜播期9月18日~9月28日。地膜覆蓋播種期推遲一周左右。

(2)播種量

露地播種適播期內,南部中熟冬麥區南片每667 m2播種6 kg~9 kg,南部中熟冬麥區北片每667 m2播種7 kg~10 kg;中部晚熟冬麥區每667 m2播種9 kg~12 kg。地膜覆蓋田播種量減少1 kg左右。適播期后每推遲1天,每667 m2播量增加0.5 kg。

(3)播種深度

3 cm~5 cm。

(4)播種方式

露地播種:選用旋耕條播或溝播,行距15 cm~20 cm;地膜覆蓋播種:按地方標準DB 14/T 669執行。

(5)播后鎮壓

露地田隨播隨壓,或播后順行鎮壓。地膜覆蓋田播種行鎮壓。

4、田間管理

(1)冬前管理

①破除板結

露地田小麥播種后遇雨發生板結,墑情適宜時耬劃破土。地膜覆蓋田人工破劃。

②查苗補種

播種后7 d~10 d查苗,發現行內10 cm以上無苗,應及時用同一品種的種子浸種催芽后開溝補種,適當增加用種量。

③護膜

播后至早春,發現膜上有洞或膜被揭,應及時培土。禁止禽、畜進地啃青,防止踐踏地膜。

④秋季化學除草

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化學除草。除草劑應符合GB/T 8321的要求。

⑤秋苗期病蟲防治

秋苗期重點查治地下害蟲、麥蜘蛛、麥蚜、灰飛虱、白粉病、銹病,同時預防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侵染。選用農藥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

(2)春季管理

①耙耱鎮壓

露地田早春頂凌耙耱,返青起身期劃鋤鎮壓。弱苗田輕耙耱淺劃鋤,旺苗田深中耕重鎮壓。地膜田行間劃鋤。

②化學控旺

返青期每667 m2總莖蘗數達100萬以上的旺苗田,在起身期前每667 m2選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4 g~40 g,對水30 kg~40 kg葉面噴施。選用農藥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③除草

返青至拔節期前化學除草,拔節后人工拔除雜草。選用除草劑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④春季病蟲害防治

返青至拔節期以防治地下害蟲、麥蜘蛛、麥蚜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孕穗至抽穗開花期的防治重點是穗蚜、白粉病、銹病等。

⑤預防春季凍害

南部麥區4月上中旬、中部麥區4月中下旬,根據天氣預報,晚霜來臨之前,提前葉面噴施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選用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符合NY/T 496、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規定。

(3)后期管理

①葉面噴肥

抽穗至灌漿中期,每667 m2用尿素100 g~130 g和磷酸二氫鉀10 g~13 g,對水35 kg~40 kg,葉面噴施2~3次。

②后期病蟲防治

孕穗至開花期,以防治麥蚜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等;灌漿期以防治穗蚜、白粉病、銹病為重點。采取葉面噴施微肥、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混合液,實現“一噴三防”,防病蟲、防早衰、防干熱風。選用農藥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

③殘膜回收

開花期10天左右人工揭膜回收,不留殘膜。

5、病蟲草害化學防治

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農藥選用應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農藥施用應符合NY/T 1276的規定。

(1)蟲害

①地下害蟲

土壤處理:每667 m2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250 mL,加水1 kg~2 kg,拌細砂土25 kg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2.5 kg~3 kg,拌細砂土15 kg~20 kg,均勻撒施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

拌種:選用4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50%二嗪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0.2%拌種。

苗期防治:當麥田因地下害蟲為害死苗率達到3%時,每667 m2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200 mL~250 mL,加水2.5 kg,拌細砂土30 kg~35 kg,拌勻,制成毒土,結合澆水,順麥壟撒施防治。

②麥蜘蛛

苗期,當33 cm行長有麥蜘蛛200頭以上時,用4%聯苯菊酯微乳劑30 g~50 g噴霧防治。

③蚜蟲

播種期,采用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0 mL,加水400 mL~500 mL,拌麥種15 kg~25 kg,預防蚜蟲為害;苗期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達到10頭以上時,孕穗期至灌漿期百株蚜量達到500頭以上時,每667 m2用5% S-氰戊菊酯乳油12 mL~15 mL,或20%甲氰?氧樂果乳油50 mL~75 mL,或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2 mL~20 mL或 0.2%苦參堿水劑150 g。

(2)病害

①拌種

播種期預防腥黑穗病、白粉病、銹病、紋枯病等多種病害,可選用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每10 mL加水0.5 kg~1 kg,拌麥種10 kg;或選用2%戊唑醇濕拌種劑,按種子重量0.1%~0.2%拌種;或30 g/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2%~0.3%拌種;或15%多?福種衣劑1:60~80(藥種比)拌種。

②生育期防治

白粉病、銹病、紋枯病、根腐病發病初期,每667 m2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8 g~33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2 g~48 g;或25%丙環唑乳油33 mL~35 mL;或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10 g~15 g;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 g~70 g,對水30 kg~45 kg噴霧防治。

(3)草害

小麥冬前3~5葉期或春季起身拔節前,選擇氣溫5℃以上晴天中午進行化學除草。以闊葉雜草為優勢種的麥田,每667 m2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9 g~15 g,或720g/L 2,4滴二甲胺鹽水劑50 mL~70 mL,或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 mL~66.5 mL,對水20 kg~30 kg,噴霧防治;以禾本科雜草為優勢種的麥田,每667 m2用30 g/L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20 mL~30 mL,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生麥田,每667 m2用3.6%甲基碘磺隆鈉鹽?甲基二磺隆可分散粒劑15 g~25 g,對水20 kg~30 kg,噴霧防治。

6、收獲

蠟熟末期及時收獲。



二、適宜區域

本技術適宜在一年一作黃土高原旱地麥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注意事項

休閑期實施“三提前”是本技術的核心。“三提前”是指:前茬小麥收獲后,大致在7月上旬,田間撒施1500~3000 kg腐熟的農家肥或50~100 kg含有生物菌肥的生物有機肥,然后使用大型拖拉機牽引的深翻犁,深翻土壤25~30 cm,使有機肥和秸稈同時翻入土壤深層,或者直接使用深松施肥機械與秸稈覆蓋機械一次性深松土壤30—40 cm,同時施入生物有機肥50~100 kg,并將秸稈均勻的覆蓋在地表,配合立秋后耙耱收墑。播種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效果更佳。

四、增產效果

多年定位試驗示范表明,采用旱地小麥三提前蓄水保墑技術,小麥產量增加868~2098 kg/ha,增幅為37.1%~51.0%,平均增產44.6%,增產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機質平均提高12.5%,速效磷平均提高99.6%,堿解氮平均提高48.0%,從而使休閑效率提高32.2%~135.1%,夏閑期土壤蓄水量增加27~57 mm,小麥播種時土壤貯水增加23~90 mm,平均增加47 mm,增幅最高達22.4%,促進了小麥產量形成,其中穗數提高25.0%~29.3%,穗粒數平均提高6.6%-17.2%,收獲指數平均提高10.4%,最終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2%~54.1%,氮肥偏生產力提高37.2%-51.0%,農戶收入也因此每畝增收110-292元,提高了45.5%~344.8%。


作者:高志強

編輯:申紅濤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旱地小麥三提前蓄水保墑增產技術

圖文簡介

旱地小麥三提前蓄水保墑技術是針對目前旱地小麥生產上存在的干旱缺水、土壤瘠薄、產量低而不穩、比較效益低四大問題,以降雨資源周年調控、土壤水分跨季節利用為抓手,協調土、肥、水、根、苗五大關系,達到水肥資源高效利用和小麥穩產高產的目的的一項綜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