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發生藥害后,應根據具體情況對癥采取補救措施,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淋洗。若是由葉面和植株噴灑某種農藥后而發生的藥害,而且發現較早,可以迅速用大量清水噴灑受藥害的作物葉面,反復噴灑清水2~3次,盡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藥物洗刷掉,并增施磷、鉀肥,中耕松土。此外,由于目前常用的大多數農藥,遇到堿性物質都比較容易分解減效,可在噴灑的清水中加適量0.2%的燒堿液或0.5%~1%的石灰液,進行淋洗或沖刷,以加快藥劑的分解。
2.追施速效肥。在發生藥害的農作物上,迅速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增加養分,以增強作物生長活力,促進早發,加速作物恢復能力,這對受害較輕的種芽、幼苗,其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3.噴灑緩解劑。針對發生藥害的藥劑,噴灑能緩解藥害的藥劑。如農作物受到氧化樂果等農藥的危害,可在受害農作物上噴灑0.2%硼砂溶液;油菜、花生等受到多效唑抑制過重,可適當噴施赤霉素溶液;硫酸銅或波爾多液引起的藥害,可噴施0.5%石灰水。
4.除去藥害部位。這項措施在果樹上常用。如在果樹上采用灌注、包扎等施藥方法,使用內吸性較強的殺蟲藥劑,若施藥濃度過高而發生藥害,對受害較重的樹枝,應迅速除去,并及時灌水,以免藥劑繼續在植株內傳導和滲透,防止藥害繼續擴大。
5.耕翻補種。藥害嚴重,植株大部分枯死,只有待藥性降解后耕翻土地重新播種。若為局部發生藥害,則應先放水沖洗,然后補苗,并施用速效氮肥。對中毒嚴重的田塊,則應先暴曬,再放水沖洗,待土壤殘留農藥對作物無影響時方可補種其他作物。
總之,作物產生藥害之后,要根據農藥種類和作物受害程度,采取綜合性補救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減少危害。應當指出,作物藥害往往不可逆轉,補救辦法都比較被動,因此,事先選準農藥品種,嚴格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濃度極為重要。
作者:李娜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總站研究員 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