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光照是作物生長的必需條件之一。光照的強弱和光照時間的長短是決定作物生長速度和產量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并不是光照越強,光合作用就越高,在其他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隨著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增強,當光照達到一定光強后,由于其他條件的限制,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繼續增加,此時達到了光飽和點。

1.合理設計溫室結構,提高透光率

①合理設計。施工前選擇好光照充足的建造場地;設計合理的建造方位和屋面坡(弧)度;盡量減少溫室棚面龍骨的數量和表面積;選用透光率高的覆蓋材料。

②保持覆蓋材料表面干凈。經常清掃覆蓋物表面,減少灰塵污染,以增加透光率,提高棚內光照強度。

③減少覆蓋物內表面結露。通過通風等措施減少覆蓋膜內表面結露,防止光的折射,提高透光率。目前,我國已經研制出不易產生結露的無滴膜,生產時應作為首選材料。

④延長棚面光照時間。在保溫前提下,盡可能早揭晚蓋外保溫和內保溫覆蓋物,增加光照時間。雙層膜溫室,可將內層改為能拉開的活動膜,以利光照。即使是陰天也要拉開草苫。在陰天時,有些菜農只考慮到對溫室保溫,較長時間的黑暗條件會使作物的生理機能發生紊亂。實際上陰天是沒有直射光,但卻有散射光。在太陽的總輻射中,散射光同樣也是光照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溫室特別強調在陰天時也要揭開草苫,但要注意晚揭早蓋,并進行通氣排濕,不拉草苫常常捂黃蔬菜。

⑤合理密植。合理安排種植行向,以減少作物間的遮陰,密度不可過大,否則,作物在設施內會因高溫、弱光發生徒長。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為好,沒有“死陰影”。若是東西行,則行距要加大。日光溫室的栽培床要南低北高,防止前后遮陰。

⑥選用耐弱光品種。溫室栽培時應選用耐弱光品種,同時,加強植株管理,對于高秧作物通過及時整枝、打杈、插架等措施以防止上下葉片互相遮陰,以改善棚內通風透光條件。

⑦采用地膜覆蓋或掛反光幕(板)。地膜覆蓋有利地下反光以增加植株下層光照。在溫室內懸掛反光幕可使反光幕前光照增加40%~50%,有效范圍達3米。



⑧要定期清掃和擦拭棚膜,或棚膜上掛掃塵條。風吹時,掃塵條來回擺動,達到清潔棚膜的目的。

⑨利用有色膜改變光質。在光照充足的前提下,采用有色薄膜,人為創造某種光質,為滿足某種作物或某個發育時期對該光質的需求,獲得高產優質。例如紫色薄膜對菠菜有提高產量、推遲抽薹、延長上市時間的作用;黃色薄膜對黃瓜有明顯的增產作用;而藍色薄膜能提高香菜的維生素C的含量。

⑩草簾或保溫被揭蓋要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摸清變化規律,靈活掌握應用。覆蓋草簾的厚度、時期和每天揭苫時間,因季節、地區不同而不同。上午揭簾適宜時間以陽光照射前屋面,拉開簾后室內氣溫不下降為宜。蓋簾時間應根據溫室保溫性能和夜溫下降規律而定,如果溫室從蓋簾開始到第二天揭簾時一夜溫度下降為10℃,早晨揭簾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8℃~10℃。溫室溫度下降到17℃時,則應蓋簾,蓋簾好室內溫度一般回升20℃左右,室內氣溫前半夜可保持在17℃~19℃,到早晨揭簾時室內溫度保持在8℃~10℃。

2.遮光技術

溫室遮光20%~40%能使室內溫度下降2℃~4℃。初夏中午前后,光照過強,溫度過高,超過作物光飽和點,對生育有影響時應進行遮光。遮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透光率、較高的反射率和較低的吸收率。一是覆蓋各種遮陰物。覆蓋物有遮陽網,葦簾,竹簾等。二是棚面涂白。將棚面涂成自色可遮光50%~55%,降低室溫3.5℃~5.0℃。

3.人工補光技術

補光主要用于育種、引種和育苗。冬季溫室生產很需要這種補光,但因成本高,國內人工補光的光源是電光源。對電光源有三點要求:一是要求有一定的強度。使墻面光強在光補償點以上和光飽和點以下。不同作物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不同,所以,應用時要因作物而定。二是要求光照強度具有一定的可調性。三是要求有一定的光譜能量分布和太陽光的連續光譜。可以模擬自然光照或采用類似作物生理輻射的光譜。


作者:王景華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 程季珍

[原創]日光溫室光照調控技術

圖文簡介

太陽光照是作物生長的必需條件之一,光照的強弱和光照時間的長短是決定作物生長速度和產量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在實際溫室生產中進行光照調控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