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作物都有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溫度越高,生長就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同時進行,因此,在作物的適宜溫度范圍內,白天溫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進行呼吸作用,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消耗的有機物質就越多,而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機物質就越少,因此在適宜溫度范圍內,晚上溫度越低越好。這就是為什么晝夜溫差越大,農作物產量增高,品質提高的原理。

溫室根據不同種植茬口的安排,在不同季節對溫度的控制原則也不一樣,所以,一些調控溫度的措施也不一樣。

對溫度的控制主要有保溫、加溫和降溫幾個方面。

1.保溫技術

①溫室內的溫度表要正確吊掛。溫度是管理的根據,溫室內的溫度表要正確吊掛。根據日光溫室氣溫垂直和水平分布的特點,為了獲得日光溫室真實的溫度,使溫室合理管理,在溫室中部后坡前檐下立一木樁,在木樁北面吊掛溫度表,溫度表的感應部分(水銀或酒精球)離地面1米左右。比較好的做法是在感應部分以下適當位置再固定一塊橫木板,這樣可以阻隔土壤輻射的影響。同時,應用一塊木板把溫度表與水泥柱隔離開來。

②減少貫流放熱和通風換氣量。溫室的散熱有三種途徑,即:經過覆蓋材料的維護結構傳熱即貫流傳熱;通過縫隙露風的換氣傳熱;與土壤熱交換的地中傳熱。三種傳熱量分別占總散熱量的70%~80%、10%~20%、10%以下。為了提高溫室的保溫能力,近年來主要采用外蓋膜、內鋪膜、起壟種植再加蓋草席、草氈子、紙被或棉被以及建擋風墻等方法來保溫。在選用覆蓋物時,要注意盡量選用導熱率低的材料。其保溫原理為:減少向溫室內表面的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減少覆蓋材料自身的傳導散熱;減少溫室外表面向大氣的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減少覆蓋面的露風而引起的對流傳熱。

③增大保溫比。適當降低設施的高度、縮小夜間保護設施的散熱面積、有利于提高設施內夜間的氣溫和地溫。

④增大地表熱流量。通過增大保護設施的透光率、減少土壤蒸發以及設置防寒溝等,增加地表熱流量。

⑤棚室內吊掛防寒膜。棚室的前沿部位由于高度低、空間小,是在夜間棚室內溫度最低的部位,為了減少冷氣的直接沖擊,在棚室前沿部位吊掛一塊透明地膜,使吊掛的地膜與棚膜之間形成夾層空間,可有效緩沖冷氣的沖擊。

2.加溫技術

加溫的方法有釀熱加溫、電熱加溫、水暖加溫、汽暖加溫、暖風加溫、太陽能儲存系統加溫等,根據作物種類和設施規模和類型選用。其中釀熱加溫利用的是釀熱物(比如牲口糞便、稻草等)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太陽能加溫系統是將棚內上部日照時出現的高溫空氣所截獲的熱能儲存于地下以提高地溫,當夜間氣溫低于地溫時,儲存于土壤中的能量可散發到空氣中。通過太陽能儲存系統的運用,溫室內地溫可提高1℃~2℃。

3.降溫技術

當外界氣溫升高時,為緩和溫室內氣溫的繼續升高對作物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需采取降溫措施,目前,溫室的降溫主要有以下方式。

①換氣降溫。打開通風換氣口或開啟換氣扇進行排氣降溫,在降低室溫的同時,還可以排出濕氣,補充二氧化碳。

②遮光降溫。在夏季種植時,棚室內溫度較高,為防止出現高溫危害或減少高溫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則要采取降溫措施。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加蓋遮陽網,有的則在棚膜上噴涂墨汁或泥漿,以減弱光照,降低棚室內溫度,但噴涂泥漿或墨汁的做法是在越冬或早春茬作物生長到夏季,棚膜在下一茬種植時不再使用時方能采取,否則,不能用此種方法。



③屋面灑水降溫。在設備頂部設有孔管道,水分通過管道小孔噴于屋面,使得室內降溫。

④屋內噴霧降溫。一種是由溫室側底部向上噴霧;另一種是由溫室上部向下噴霧,應根據植物的種類來選用。


作者:王景華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 程季珍

[原創]日光溫室室內溫度調控技術

圖文簡介

溫室根據不同種植茬口的安排,在不同季節對溫度的控制原則也不一樣,所以,一些調控溫度的措施也不一樣。對溫度的控制主要有保溫、加溫和降溫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