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艾草在地下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5月地上莖葉生長旺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霜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在田間越冬。艾草適應性強,普遍生長于路旁荒野、草地。

種植要求:秋末或早春,翻耕土地,耕深25厘米以上,耕平耕碎,施腐熟農家肥。在平地或較黏的土壤中種植,栽種前打畦,畦寬150厘米左右,畦溝深30厘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龜背”形,以免積水。

種植方法:生產上以根莖種植為主。根莖種植最好在10月底至11月進行,也可在早春,芽苞萌動前,挖取多年生地下根狀莖,將全根挖出,選取嫩的根狀莖,截成10~12厘米長的節段,晾半天,栽時按行距40~50厘米開溝,把根狀莖按20厘米左右的株距平放于溝內,再覆蓋土鎮壓,栽后應及時澆水,出苗后要注意及時松土除草和追肥。

田間管理:中耕除草。4月下旬,中耕除草各一次,要求中耕均勻,適當深鋤,深度約15厘米。采收后翻曬土地,清除殘枝落葉,疏除過密的莖基和宿根。追肥。栽植成活當年,當苗高20~30厘米時,畝施5~6千克尿素作提苗肥,陰雨天撒施。每采收一茬后都要追肥,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



作者:沈靜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重慶市農技協聯合會主任編輯 劉學兵

[原創]艾草種植技術

圖文簡介

艾草是很常見的中草藥,可以治療很多疾病,艾草不但營養豐富,藥用價值也很強。艾草適應性比較強,普遍生長于路旁荒野、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