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柴胡為較常用中藥材,與柴胡功用有很大差異。主要為野生,近亦有家種。主產寧夏,內蒙古,甘肅,陜西等地。生長環境野生銀柴胡多生長于海拔1200m左右的荒漠草原地帶,或灌木叢及天然林地,土壤多為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水性好的沙質壤土。性喜溫暖、涼爽,具有耐旱、耐寒、喜光、忌水漬的特性。
種植技術
1.整地: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疏松、滲透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沙質土。低洼積水、黏重板結、鹽堿地不宜栽種。于春、秋季進行整地。春季整地要頂漿耕翻,秋季整地于結凍前進行。耕深25~30cm,隨耕翻隨耙地,并結合耕翻施底肥。春翻地后及時打垅,秋翻地于立春打垅,以利保墑。垅距50~60cm。
2.方法:用種子繁殖。播前,種子用40℃~50℃溫水浸12小時,取出瀝水后,拌以適量細沙,然后在整好的地上開淺溝條播或穴播。生產上多用條播。播后覆土1~1.5cm,并適當鎮壓。播種量為0.5~1kg/667㎡。
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播后10~15天出苗。當苗高3~4cm時,進行第1次除草松土,并同時間苗;苗高7~8cm時,進行第2次除草松土和中耕,并定植,株距10~20cm;苗高10~12cm時,進行第3次除草松土和中耕。
2.追肥:每年5月至植株封垅前,追施尿素或氮、磷、鉀復合肥料l-2次,667㎡每次施肥量10~15kg,施后灌小水。
3.排灌:銀柴胡耐旱性較強,除結合施肥進行灌澆外,一般生長期內可不灌水。夏季氣溫過高,天氣干旱時,可根據情況,灌水1-2次。最好于每年秋末冬初灌水凍土,有利于幼苗返青,防止春旱。生長期要嚴防田間積水,以免引起爛根。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多在伏天田間積水、排水不良的情況下發生。發病時葉片發黃,根腐爛發臭。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種植;調節土壤含水量,灌水時要掌握適量,雨后田間積水要及時排除。 ②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多在植株封垅后,田間郁閉度、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發生。發病后傳播快而常連片。防治方法:于植株枯萎后,及時清除燒毀田間病原體;進行輪作。在發病區撒石灰消毒,防止田間積水,發病前或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3~4次;或用1:1:150波爾多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3~5次。(2)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為害。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用毒餌毒殺。
收獲與加工
1.采種:9月中下旬,植株地上部開始枯萎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儲藏于陰涼干燥處。第1年產種子約10kg/667㎡,以后每年可產20-40kg。
2.收獲與加工:一般種植3年,于9月上旬或第4年4月中旬采挖。銀柴胡根系較深,采挖時應防止傷根,挖出根后除去殘莖泥土,晾曬至七成千時,理順,捆成小把,再曬至全干。未干燥前僅防受凍,以防“爆皮”,影響質量。
編輯:張婧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