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干燥根,又名巴戟、雞腸風,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能。主產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區,栽培或野生。下面介紹一下中藥材巴戟天的人工繁殖方法供種植戶參考。巴戟天常用扦插、塊根和種子繁殖。

1.扦插繁殖

(1)插條選擇和截取:選擇一、二年生無病蟲害、粗壯的藤莖,從母株剪下后,截成長5厘米的單節,或10~15厘米具2~3節的枝條作插穗。插穗上端節間不宜留長,剪平,下端剪成斜口,剪苗時刀口要鋒利,切勿將剪口壓裂。上端第一節保留葉片,其它節的葉片剪除,隨即扦插。不能及時插完的插條,用草木灰黃泥漿蘸根,放在陰濕處假植。

(2)扦插季節:一般多以春季雨水前后為宜,此時氣溫已回升,雨量漸多,插后容易成活。

(3)扦插方法:可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然后將插穗按1~2厘米的株距整齊平列斜放在溝內,插后覆黃心上或經過消毒的細土,插穗稍露出地面,一般插后20天即可生根,成活率達80%以上。為了促進生根,可將插穗用生長激素處理。

2.塊根繁殖

(1)塊根選擇和截取:選根莖肥大均勻、根皮不破損、無病蟲害的作種苗,截成長10~15厘米的小段。或在采收巴戟天時,在不能供作商品藥材的小塊根中選取。

(2)塊根育苗方法: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然后將塊根按5厘米的株距整齊平列斜放在溝內,覆土壓實,讓塊根稍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

3.種子繁殖

選粗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留種母株,加強管理,保證多開花結實。由于種子不宜久藏,最好是隨來隨播,以10~11月為宜。經過層積貯藏的種子,最好在翌年3~4月進行。播按株行距3厘米×3厘米,撒播密度不宜過大。播種后宜用篩過的黃心土或火燒土覆蓋約1厘米深。經1~2個月,種子便可出芽,幼苗成活率可達90%左右。



編輯:任榮萍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巴戟天的人工繁殖方法

圖文簡介

巴戟天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干燥根,又名巴戟、雞腸風,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能。主產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區,栽培或野生。下面介紹一下中藥材巴戟天的人工繁殖方法供種植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