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參為常用中藥材。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能,主產山東萊陽、萊西、即墨、牟平等地。此外,河北、遼寧、江蘇等省亦有栽培。

1.選土整地

北沙參喜生長在沙土或沙質壤土地,純黃、紅巖土質則不適宜。北沙參是深根作物,土地必須深翻70cm以上,并充分打碎土塊,拾凈草根石渣,施廄肥1500~2000kg/667㎡,與土壤充分混合做基肥,肥質一般為廄肥、綠肥、炕土及草木灰等富含磷鉀的肥料,氮肥不宜過多。土地忌澇,必須做到四周開溝,排水暢通。

2.播種

北沙參播種期,一般在立冬后至小雪前,土地尚未結凍的時候播種,也有春節播種。冬播比春播出苗齊、生長旺、抗旱力強,但是冬季播種不宜過早,避免出苗早易受凍害。春播應在驚蟄前后,最好不過清明。每667㎡約需種子7.5kg。播種前用30℃(1份開水、2份涼水)的溫水把種子浸5~10分鐘,濾干水分,放1晚即可播種。種時每隔13cm開1條溝,溝寬13cm,深度6.5cm左右,如系純沙地可再深一些,然后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里,用腳輕輕地踩一遍,再覆蓋3cm左右的土。

3.田間管理

地里的雜草,一般不用鋤頭除草而用手拔,以免鋤壞幼苗影響參根生長,做到有草就拔,每年至少5次。種植北沙參,多不澆水,在于燥的情況下,可適量澆水。

4.病蟲害防治

①病毒病:5月上中旬發生,一般種子田發病較重。病株葉皺縮、扭曲、生長矮小、畸形、發育遲緩,重者死亡。防治方法:輪作,拔除燒毀或深埋病株,選無害植株留種。

②銹病:立秋后,病株先在老梗葉上發生紅褐色的病斑,后期病斑表面破裂,葉片或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收獲后要清園,處理殘莖枯葉;發病初期用敵銹鈉3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隔7~10天噴1次,或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噴灑。

③根部線蟲害:苗剛出土即可發生,線蟲侵入根部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苗發黃,枝葉枯萎,甚至死亡。防治方法:忌連作或以花生、豆類作物為前茬;可與禾本科植物輪作,或選用無病蟲的土地。

5.采收加工

北沙參分春參與秋參兩種。春參在初伏與中伏之間收獲,秋參在白露秋分之間收獲,過早或過遲都會降低參根的質量。北沙參的根部人土較深,為了不掘斷參根,采收時先靠畦邊掘1條溝,使參根似露不露的樣子,再用手扒一下參的根頸處,然后用手拔起,除去莖葉。每667㎡產北沙參50~100kg。

北沙參挖出之后,洗去泥土,分別大小捆成小把,放人開水鍋內去燙煮,燙煮至能剝下皮時,即取出剝皮,然后將去皮的北沙參用火炕干或太陽曬干即成。一般炕的比曬的色澤均勻較好。用上面這種方法制出來的北沙參稱“毛參”,供國內應用。在毛參的基礎上,再用小刀刮去其上面的疙瘩,捆成小把,稱“凈參”,多供出口用。



編輯:張婧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北沙參栽培與田間管理技術

圖文簡介

北沙參為常用中藥材。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能,主產山東萊陽、萊西、即墨、牟平等地。此外,河北、遼寧、江蘇等省亦有栽培。北沙參喜生長在沙土或沙質壤土地,純黃、紅巖土質則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