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別名小辮子。以地下根莖及須根入藥,有散寒潤肺、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風寒外感、肺虛欠咳、癆嗽咯血等癥。主產河北、安徽、山西、陜西、甘肅等省。紫菀喜溫暖氣候,耐寒、耐旱。
1、選地整地
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堿地外均可栽培,但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好。對栽培紫菀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然后作畦,等候播種。
2、播種
紫菀生產上用根狀莖繁殖。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霜降前后。栽前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地下種莖截成5厘米長的小段,每段有2~3個芽眼。按行株距20×15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然后澆水保墑即可。每畝播種量30公斤。
3、田間管理
紫菀出苗后應注意中耕除草。若規模種植應于苗前采用藥田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可有效防除各種雜草。紫菀為淺根作物,干旱天氣應及時澆水,但陰雨天氣也應注意排水。紫菀生長期間,容易發生抽苔現象,應及時剪除,以防養份消耗。
4、病蟲害防治
紫菀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可于發病前后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或于發病初期用乙磷鋁防治。斑枯病,主要危害葉部可于發病初期用多菌靈防治。每星期一次,連噴三次。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配毒餌誘殺。白粉蝶幼蟲咬食葉片,可用殺滅菊酯類農藥殺滅。
5、收獲與加工
紫菀于秋后地上莖葉枯萎后采收。采收時,先用鐮割去地上部分,再刨出地下根莖,去凈泥土,曬干即可入藥出售。畝產量200公斤。
編輯:趙琳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