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菜別稱馬齒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豬肥菜、馬齒草等,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利尿的作用,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現將馬齒莧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馬齒莧喜向陽、溫暖、肥沃的生長環境,生活力極強,耐寒、耐澇、且較耐蔭亦耐瘠薄,但在較蔭濕肥沃的土地上植株生長更加肥嫩粗大。馬齒莧種子細小,故要精細整地,并以條播為好。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耕翻深度15厘米,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1米的畦,溝寬40厘米。
2、播種
播種繁殖:畦面開21厘米~24厘米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
扦插繁殖:扦插枝條從當年播種苗或野生苗上采集,從發枝多、長勢旺的強壯植株上采集為好,每段要留有3~5個節。扦插前精細整土,結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5厘米,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插后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適當的蔭蔽,一周后即可成活。
3、田間管理
早春播種的出苗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結合墑情應適時灌水,當苗出現2片真葉后應追1次肥,之后每次采收后再各追肥1次。馬齒莧為淺根系植物,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久旱,應適當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在生長期間,根據生長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次~2次,每畝每次用尿素5千克。
4、病蟲害防治
危害馬齒莧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及葉斑病。病毒病用1:1:50的糖醋液葉面噴施防效達80%以上,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2000倍的粉銹寧防治白粉病,葉斑病的防治主要用百菌清、多菌靈、速克靈等農藥。
5、采收與加工
馬齒莧是1次播種多次采收,采收是挑采。采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霜降。采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
編輯:郭靜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