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為常用中藥材。主產于河北、江西、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其他地區亦有分布。均為栽培。喜溫和氣候,多栽培于沙質壤土,忌低洼積水地栽種。現將荊芥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地整地

荊芥宜種于氣候溫和帶有沙質的壤土,高溫及過于干燥或雨水過多,均不利正常生長,易產生徒長,使開花結實延遲,影響質量。在播種前1個月,將地深翻34~50cm,作畦寬135~170cm,高10~13cm,畦土要整細,以利幼苗生長。畦面成瓦背狀,溝寬34cm,溝地平坦,以利排水。種過荊芥的土地,須輪歇1~2年,連作容易減產。

2、播種

分春播及秋播兩種:春播在農歷3~4月,秋播在伏天早稻收割時播種。選擇新鮮、充實、無病、種皮棕黑色、表面光滑的。每667㎡播種量0.5~0.75kg。要選擇晴天無風時撒下種子,撒時要輕,適度均勻,以保證全苗。有經驗的藥農,在撒種子時先將雙手在干泥沙向內擦一遍,以防止細核的種滑溜出去。播種后,蓋焦泥300~350kg,用腳踏實,土表層再蓋以稻草,但不宜過厚。經6~7天出苗,在陰天或下雨時,揭去覆蓋物,但嫩苗忌猛烈太陽蒸曬和暴雨沖刷,否則易造成枯萎。

3、田間管理

除草:苗出土后,如有雜草發生,要抓緊及早拔除,以免日久根深蒂固,拔時損傷幼苗,妨礙生長。一般須拔草2~3次,春夏蔓草滋長,尤宜勤拔。

勻苗定苗:結合1、2次除草,對過密的苗宜行疏間,如發現側生的嫩莖,即予以拔掉,以免生長不勻,影響質量。定苗后在花期忌遇暴雨,否則會使莖穗發黑霉爛而死。

施肥:荊芥生長期較短,必須在播種時一次施足基肥。每667㎡施用腐爛的人糞尿1500~2000kg,除凈渣滓雜物,澆施地面,或用菜餅肥100kg及人糞750kg施下,再行下種。此后一般可不施追肥。如土地過于貧瘠,也可于5月下旬及6月底分2次薄施少量氮肥。秋播作物則于9月間追肥。

4、病蟲害防治

根腐病:7-8月真菌由于高溫多雨發生,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及根莖變黑、腐爛。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頃用70%敵克松15千克,處理土壤。發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根際。

立枯病:多發生在5~6月,低溫多雨、土壤很濕易得,發病初期苗的莖部發生褐色水漬狀小黑點,小黑點擴大,呈褐色,莖基部變細,倒伏枯死。防治方法:選良種,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到低溫多雨,要打波爾多液1:1:100倍,10天打1次,連打2~3次。發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防治。

5、采收與加工

第1次在7月(中伏)采收,名伏荊芥,其植株堅挺而直,花穗粗長,香氣濃,品質最佳。作留種用的種株,可以延遲收割。留種須用伏荊芥,因伏荊芥選出種子比較飽滿堅實。第2次收獲在9~10月間,名秋荊芥,其莖短細柔弱,花穗瘦小,質量稍遜。收獲時,將荊芥連根拔起,去凈泥沙,每天清晨置日光下攤曬,夜間收起。留種者將種子脫核儲藏,收種子是將干莖葉握在手里抖一下,子即脫落,每100kg荊芥平均可收子6kg。全草曬至九成干時,束成小把,再曬至足干。在加工處理過程,應輕收輕放,盡量避免落葉脫穗,以提高質量。




編輯:郭靜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田洪嶺

[原創]荊芥的栽培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荊芥為常用中藥材。主產于河北、江西、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其他地區亦有分布。均為栽培。喜溫和氣候,多栽培于沙質壤土,忌低洼積水地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