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坐不住、各種小動作多、特別多話、無法安靜……如果孩子有這些癥狀,你可能容易聯想到多動癥。那么,多動癥到底是指什么?孩子為什么會患上多動癥?又該如何治療呢?
《健康時報》介紹,多動癥的學名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有三大核心癥狀,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即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和沖動。調查顯示,約10%~15%的多動癥兒童沒有明顯的多動表現,而以注意力不集中為最突出的表現。
留守兒童一起做折紙游戲
具體來說,據華龍網消息,多動癥的兒童常有的3種表現如下:
1. 注意障礙。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聽課不專心,容易被外界刺激而分心。
2. 活動過多。從幼兒起表現為整日動個不停,亂爬、亂跳、不能靜坐片刻;上學后表現在課堂上或做作業時靜不下心來,在坐位上不停扭動,或上課時做小動作,咬指甲、切橡皮,或東張西望,影響課堂秩序;下課后東奔西跑,手足不停或亂沖亂撞。
3. 沖動任性。表現為性情急躁,好發脾氣,做事雜亂無章,有沖動性、攻擊性行為,常干擾他人活動;辦事缺乏思考,不顧后果,提問未完就搶著回答,甚至破壞東西、打架斗毆。
那么,為什么孩子會得多動癥呢?據《廣州日報》報道,產生多動癥的原因很復雜,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
1. 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多動癥,那么孩子患多動癥的幾率明顯增高。
2. 大腦發育延遲。多動癥患兒往往存在圍產期并發癥多、開口說話較晚、動作笨拙、精細運動不協調,伴隨遺尿、遺糞癥等。
3. 社會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氣氛緊張、父母離異、父母教育子女觀點不一致、學習負擔過重、習慣不良、缺乏母愛或者母愛被剝奪、老師教育方法不當、缺乏理解等。
4. 神經生化的改變。如果孩子大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系統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系統功能失調,也容易患多動癥。
多動癥需要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目前主要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據《新華日報》消息,非藥物治療首先是父母的教育,其次是心理行為治療,還有一些生物反饋治療、行為指導、感覺統合訓練等;藥物治療一般針對中度及重度的多動癥孩子,目的是改善大腦的功能,通過調節神經遞質來起作用。多動癥標準診斷中,不僅要看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或者多動的癥狀,還要看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社會能力等方面有沒有受到損害。當這些能力受到了損害時,并且最終確診為多動癥時,就應使用藥物治療了。目前比較常見的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的兩種藥物分別是鹽酸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范牧晨)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