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007 篇文章
經皮腎鏡碎石術作為腎結石的微創手術方法之一日趨成熟。術后血尿和術后感染的應對管理使我們從容度過圍手術期。但經皮腎鏡碎石術后身上還是留下傷口,對這個小小的傷口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來配合醫生治療呢?讓我們來一一了解。 經皮腎鏡碎石術,我們簡稱其為“腎臟打洞取石”,因為要通過患者腰部建立一個5mm-10mm的通道,置入專用內窺鏡和激光設備,在電視屏幕監控下進行碎石,故手術后在我們的腰部會留有一根腎臟造瘺管,一般在手術后5-7天拔除此造瘺管,當然現在部分超細通道的經皮腎鏡手術也可以不用留置腎臟造瘺管的。無論是否留置腎臟造瘺管,在腰部總會留下一個“小洞”,也就是一個小傷口,傷口外面雖小,里面卻是直通腎臟的,不過不用擔心,從里到外腰部有腎周脂肪、下后鋸肌、背闊肌、皮下脂肪等厚厚的組織層,在拔管后這些組織會自動閉合,24小時后就會封閉通道,再過一周傷口就會痊愈了。 取石通道直通腎臟,因此拔管后會有少量腎盂腎盞內尿液從傷口內滲出,醫生會根據滲出情況更換紗布加壓包扎,我們應多向健側位側臥,使得傷口向上,減少尿液的外滲,一般24小時后滲出量就會明顯減少。 拔管后需注意傷口有無出血,有時肌肉層、皮下脂肪層在有造瘺管壓迫時無出血,但當拔管減壓后仍會出現局部皮下、脂肪、肌肉甚至腎實質的出血,此時須告知醫生及時處理,一般可進行傷口壓迫止血,如出血嚴重,需要重新放置腎臟造瘺管,壓迫止血一段時間再考慮拔管。當腰部傷口有明顯活動性出血時,盡可能保持平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可以減少腎實質血管的出血。 手術后或拔管后需注意觀察傷口紗布是否經常有滲液,此時滲液雖不如尿液直接滲出量多,但每天紗布總有潮濕,傷口一直不愈合,這就需要考慮是否有皮下脂肪液化或存在局部傷口感染,導致傷口不愈,醫生會根據具體傷口情況做出相應換藥、清創等治療。 拔管后需注意有無胸悶不適或呼吸困難,如有此種情況多數因為穿刺建立通道時損傷胸膜,導致拔管后發生氣胸引起不適,此時醫生會將傷口填塞,再對氣胸做進一步處理。 為使這個小傷口快速愈合,我們需要自我傷口管理,注意觀察有無上述意外情況發生,配合醫生完成治療,尤其是保持正確良好的體位有利于促進傷口的愈合;當術后可以進食時,多食用肉類、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增加營養,有利于促進傷口的愈合。管理好腎臟打洞的小傷口,是經皮腎鏡碎石術后快速康復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
作者:上海新華醫院泌尿外科 盛旭俊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