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腳氣會互相傳染嗎?能不能根治?
助理妹子很好說話,她的零食隨便吃,她的飲料隨便喝,她的墨鏡隨便挑著戴……可就是有一點,不能穿她的拖鞋。
對,胖砸自拍穿的就是她的拖鞋。
這不,阿爾法也好久沒玩cosplay了,今天就當回胖砸和助理妹子的調解員,把“腳氣”分析了。

只是在腳這個部位,它最容易瘋狂繁殖,破壞皮膚而已。
腳跟的皮膚增厚,變得十分粗糙,還會出現干燥脫屑的問題。在冬天,腳跟很容易發生皸裂甚至出血,一般沒有明顯的瘙癢。
在腳趾縫,尤其是第3~4和4~5趾間經常能見到浸漬發白的皮膚,這部分皮膚松軟容易剝落,剝落后就會露出潮紅的糜爛面,還會滲出液體,有明顯的瘙癢,有細菌感染的時候還會散發出臭味。
腳氣的大名叫做足癬。招惹上這種“癬字輩”疾病,想徹底擺脫不太容易,因為它們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疾病很相似,有反復發作的可能,但不代表不能根治。
很多人,尤其是糙漢子,蠻不在乎,總是放任腳氣自由。腳氣可沒那么友好,它可能會導致小腿丹毒、蜂窩織炎、其他部位皮膚或趾甲皮膚癬菌感染等。
所以,若是腳底、趾間出現紅斑、水皰、角化、增厚、粗糙、開裂等,一定要盡快去醫院皮膚科就醫。
根據腳氣的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太一樣:
水皰類
水皰類的腳氣,醫生會推薦刺激性小的霜劑或水劑,如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同時用酮康唑、鹽酸特比萘芬、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涂抹。
皸裂脫屑類
皸裂脫屑類的腳氣,在沒有明顯的皸裂時,可以用復方苯甲酸軟膏剝脫死皮,再聯合使用酮康唑、鹽酸特比萘芬、聯苯芐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藥。
糜爛類
糜爛類的腳氣,可以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等濕敷,等液體滲出減少時再涂上氧化鋅粉、咪康唑粉等,等皮膚變得干燥后再用霜劑、軟膏等涂抹患處,不適合用刺激性強、剝脫性強的藥物。
當然,這些藥物都需要遵醫囑,亂用可能導致腳氣癥狀加重。醫學科普的意義是幫你掃除健康知識盲區,如何對癥下藥還是要讓醫生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去做判斷。
皮膚的角質層、皮脂腺、汗腺等部位,平時就寄生著許多微生物,皮膚的皮脂膜也會分泌游離脂肪酸,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一般情況下即使皮膚接觸到真菌,也不會引起感染。
如果皮膚的防御功能出現問題,或者皮膚環境特別適合真菌生存,真菌就極有可能在皮膚上扎根、繁衍、搞破壞。
更嚴謹的說法是:最好不要穿腳氣患者的鞋。

阿爾法參考情報:
1.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