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親歷者和醫學專家廣泛質疑的一種“封針”療法,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卻號稱往孩子穴位里打藥就能治愈腦癱。
“封針”一次10分鐘,患兒需要被扎入幾十至近百針,該療法讓孩子在病房內撕心裂肺地哭喊,遭受無端痛苦。
肌張力異常與腦癱輕易不能劃等號,肌張力異常的治療不該被耽誤,也不該被過度診療。為了讓更多孩子免于遭受不靠譜的“神奇法術”的傷害,阿爾法今天就科普“肌張力叫板孩子身體發育,家長何去何從”吧。
肌張力高的孩子,像一個很難被拉開的彈簧,特別有勁:肌肉特別緊,身體僵直,手掰不開,腿交叉呈剪刀步,腳尖著地,呈尖足狀態。如換尿布時腿不能分開,甚至稍微用力拉伸,孩子會疼痛大哭。如果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可導致全身僵硬,肢體運動減少,這并不是力氣大的表現,而是肌張力高。
肌張力低的孩子,身體沒力氣,松軟如面條:孩子的肌肉過度放松,像一個沒有彈力的彈簧,很難完成抬頭、翻身、趴、爬這些動作,抓手指也沒力氣。當孩子坐立時,頭呈前垂,肩落及肢體懸吊狀。
1.孩子頭部突然后仰時,四肢張開、脖子伸長,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這是擁抱反射,2個月后會消失。
2.孩子頭部轉向一側時,同側手臂伸直,另一側手臂彎曲,這是強直性頸部反射,最晚7個月時會消失。
3.當觸摸孩子的手掌時,孩子會迅速握住大人的手指,甚至可以抓著大人的手指把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這是抓握反射,6個月左右即可消失。
4.扶住孩子的頭部,從腋下托起,腳掌落在平面上,孩子會將一只腳抬起放在另一只前面,做出踏步的動作,這是踏步反射,2個月時會消失。
5.小孩子情緒緊張或者不喜歡別人碰自己時,也會出現疑似肌張力高的狀態。如爸爸從媽媽手中接過孩子,孩子不想讓爸爸抱,就會“打挺”反抗,接受爸爸抱后,就放松下來了。
如果診斷為是疾病引起的肌張力異常,別怪阿爾法啰嗦,那就真的要及早治療,不要耽誤。
對于確診為肌張力異常的孩子,需要啟動正規的物理治療,進行專業康復訓練和家中日常鍛煉。在家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蹬三輪的動作,聽輕柔的音樂放松,增加孩子的力量,克服肌張力異常帶來的行動障礙,通過持久訓練逐步恢復健康。
至于江湖上廣為流傳的孩子沒力氣要吃鹽的謠言,是個大忽悠,1 歲以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吃鹽以及其他各種調味品。提早攝入它們,加重孩子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由此使心臟和腎臟功能雙受損。
電療、水育、針灸、打“腦活素”、吃“偏方”、劇烈做操甩動孩子四肢等江湖騙術,是時候止住招搖撞騙的腳步了。
謠言騙術們↓
父母多看科普,孩子健康成長。

阿爾法參考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