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員
主題:精神心理疾病標簽不能隨便給自己貼
現在的人,年紀輕輕吶,卻特別愿意說自己有各種心理疾病。什么鬼?這是什么調性?小蒲姐我能不關注一下嗎?
唉!每個文藝青年心中都有一座精神病院,負能量滿滿,不但不想飛越,還想常駐其中,不想出來。
前兩天翻了翻一條“9種現代人心理病”的微博,在評論下面網友們紛紛認領強迫癥、抑郁癥、狂躁癥、選擇恐懼癥等心理疾病標簽,就像拿人人都喜愛的鈔票一樣,一張一張收入囊中,喜滋滋地主動驗證自己是個心理有病的人。
你呢,有沒有感覺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開發布會,宣布自己從今天開始“精神就有問題”了?
1.對精神心理疾病了解不深,捕風捉影
心理疾病被過于簡單化地理解。有些人僅僅根據一兩次的偶然行為,就隨意地認為自己有病:
吃得稍微多點,就說自己有暴食癥;心情不好,就說自己得了抑郁癥;宅幾天,就說自己有自閉癥;有幾天睡不著,就說自己失眠了;工作壓力大點,就嚷嚷自己被老板逼得要精神分裂了。
其實對這些精神心理類的疾病,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甚至就是知道有這么一個疾病名稱。不去做過多的了解,也沒有太多科學認識的途徑,更不去看醫生,反正說自己是,就是吧。
2.覺得貼上精神心理疾病的標簽很酷,追隨潮流
覺得自己太普通了,經歷太平淡了,是沒有故事的男女同學,正發愁呢,發現周圍的人都爭相給自己貼“心理疾病”的標簽,哎喲,可算找著變酷的方法了!
光速變戲精,仿佛有了精神病自己精神多了,一照鏡子,自己很帶感,告別平淡,于是在戲精的路上越跑越遠。
心里一直有句話,感覺自己萌萌噠?額,心理疾病標簽不能隨便貼,這不是鬧著玩的。很嚴肅地要求你繼續看下去。
1.讓心理疾病背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用心理疾病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我有病,你們不能怪我,要理解、照顧我,不是我的錯,是病的錯,我還是個寶寶”,真是理不直氣也壯。
是成年人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和付出代價,在社會法則面前,沒有人是能逃避責任的,即使是真的有心理疾病。
明明是管不住嘴,掩蓋自律能力差,就給自己貼上一張“暴飲暴食癥”;總是遲到,不承認自己沒時間觀念,就給自己貼上一張“拖延癥”;明明是交往過程中自私自利、出口傷人,不承認錯誤,不去道歉,卻躲起來說自己“自閉了”先下手為強。
還有好多好多類似的事情,長此以往,推鍋越來越順手,以為自己占便宜了,其實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對自己不負責任,會受到道德譴責;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對他人的利益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必受到法律的制裁。
2.忽視真正心理疾病患者的痛苦,釀成大禍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比如抑郁癥,被矯情多了,隨口提及,很多人就簡單地理解為抑郁癥就是普通不開心,能有什么呀?
“你有什么可郁悶的呢?”“你想太多了。少想點。”“走出去,喝一杯酒,盡情地玩,忘記一切煩惱!”“你搞得我也很郁悶。”“別再自怨自憐!”“我知道你的感受,曾經我也經歷過。”“你很堅強,你會沒事的。”“有人比你更不幸,都沒怎么樣。”
對真正的抑郁癥患者來說,這些看起來是開導、安慰的話,其實很刺傷、很戳痛,非常不科學、不適宜對抑郁癥患者說,這些話還可能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讓他們得不到及時的幫助。
所以,往往是越錯誤的認知,越反而被廣泛傳播。就像今天說的,這樣干不僅沒達到疾病科普的目的,反而導致社會對很多心理疾病形成嚴重誤解。這是醫務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痛心疾首。
認識常見心理疾病,小蒲姐想讓你知道:你以為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
●自閉癥
只是宅在家里,不想見人。
●實際是
自閉癥是一種兒童期的心理障礙,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
自閉癥的主要特征為社會交往及言語溝通的障礙,以及行為、興趣、活動的局限,重復和僵硬。自閉癥是一種嚴重的廣泛性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障礙、言語障礙及刻板重復行為主要特征。
自閉癥具有以下征兆:
1.6個月以上的兒童還未曾大笑或出現其他滿足和快樂的表情;
2.10個月大的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沒有反應;
3.1歲以上的兒童還未學話或做出與外界交流的手勢與動作;
4.16個月大的孩子還未說出有意義的語言;
5.2歲大的孩子語言中還未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詞組;
6.任何時候兒童出現語言或社交能力退化。
●小蒲姐攻略
如果想幫助自閉癥患者,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藥物和訓練干預雙管齊下。
可選擇的藥物有:
中樞興奮藥物,如哌醋甲酯,適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動癥狀者。
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奎硫平、奧氮平,應小劑量、短期使用。
抗抑郁藥物,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對自閉癥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有效。舍曲林可適用于6歲以上患兒。
而訓練干預,要找專門的機構來診治。目前國際上受主流醫學推薦和使用的有應用行為分析療法、自閉癥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訓練、人際關系訓練法。
自閉癥有時用尖叫和發脾氣來表達,為防止這種情況,不要在自閉癥患者尖叫或發脾氣時滿足要求。與自閉癥患者交流時應盡量簡單明確。
而假裝自閉癥的小盆友,通常是懶宅,懶得動彈和社交,一旦被朋友叫出去玩,就暴露了,那叫一個肢體靈活、功能齊全。
此刻,確認下眼神,都是假裝自閉的人。
●抑郁癥
只是心情不好。
●實際是
●小蒲姐攻略
抑郁癥要在醫生指導下采用綜合治療,藥物、心理相結合,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
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
而假裝抑郁癥的小盆友,增強心情調節能力,平時適量運動,吃一些鉀含量、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
●強迫癥
只是喜歡東西擺放整齊。
●實際是
●小蒲姐攻略
認知行為治療是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通常對強迫癥進行暴露反應預防和思維阻斷。
嚴重的強迫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物治療,如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蘭等及三環類抗抑郁藥氯米帕明。
而假裝強迫癥的小盆友,一般不會為了自己實施的動作感到焦慮、緊張,就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標準想做好一些事情而已,你們開心就好。
●躁狂癥
●你以為
只是愛發脾氣。
●實際是
躁狂癥是一種以情感活動呈病態性過分高漲為基本表現的精神失常。躁狂癥的發生與腦內5-HT不足和NA過多有關。躁狂發作時間持續一周以上,一般呈發作性病程,每次發作后進入精神狀態正常的間歇緩解期。
患者聯想過程加速,思想內容豐富而多變,常隨外界事物的改變而改變,常出現“隨境轉移”的現象。
由于思潮的加速轉變,因而有相應的各式各樣的行為,忽而做這,忽而做那,但對每一件事情均不能有始有終,結果一無所成。
●小蒲姐攻略
躁狂癥患者,絕大多數需要住院治療,嚴重者需強制住院治療。應用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興奮。
初發躁狂癥患者,治愈后維持用藥一段時間后可逐漸停藥。如有復發征兆(睡眠量減少、活動增多等),需立即恢復治療。
而假裝躁狂癥的小盆友,該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緒了,不要為自己的脾氣不好找借口。
●社交恐懼癥
不知道怎么打招呼,不想與人多說話。
●實際是
社交恐懼癥的核心癥狀是顯著而持續地擔心在公眾面前可能會出丑或有尷尬的表現,擔心別人嘲笑、負面評價自己,面對別人有意或無意的注視,更加拘束、緊張不安,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為。
●小蒲姐攻略
社交恐懼癥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每天無病呻吟有“各種病”,這樣的假文藝青年請拿好小蒲姐的號碼牌,排隊接受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