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耶,全局出動,一起去領略熱帶風情,追逐海島的光和熱!想想,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局老船長,哎呀,小蒲姐血壓已經飆升,雞凍之余帶著擔心!擔心啥呢?最近研究選題太操勞,視物都有點模糊,還有些畏光,我這個眼睛能接受大太陽的考驗嗎?阿爾法這次挺貼心的(哼,我看也有可能是想嘚瑟),早早在我局群里發了裝備清單,大家給他點面子,一起看看吧:
2.墨鏡(防紫外線,除了臨時抱佛腳,其實它一年四季都該是常備的單品)
問題不大,就是有個疑問:戴個遮陽帽不就可以了嗎?墨鏡有那么重要嗎?防紫外線有那么重要嗎?我看他是想扮酷,想拗造型。
怎么有點想diss他呢?不行,要嘲阿爾法就得有理有據地嘲,不然這家伙會從邏輯上打敗我。嗯,先翻書備點資料去~。

可見光依次穿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最后到達視網膜,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而紫外線也和可見光一樣具有穿透性。皮膚都能被紫外線曬黑、曬傷,眼睛對紫外線就更敏感了:被刺眼的陽光照射4~8小時后,陽光中的紫外線會讓角膜上皮脫落,角膜結膜上的蛋白質凝固變性,造成角膜結膜急性損傷,讓兩眼突發燒灼感和劇痛,不停流眼淚,結膜紅腫,眼睛怕見光。
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易長翼狀胬肉
紫外線損傷會引起一種慢性炎癥性病變,讓結膜下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贅生組織,導致在眼睛表面長出來形狀酷似昆蟲翅膀的翼狀胬肉。翼狀胬肉長到一定程度會影響美觀和視力,必須手術切除。
白內障患病風險增加
雖然角膜可以過濾大部分紫外線,但仍然有小部分紫外線能夠到達晶狀體。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晶狀體長期接受紫外線的慢性照射,會逐漸地發生老化、渾濁,導致白內障的患病風險增加。只有一小部分紫外線能夠到達晶狀體,那能到達視網膜的紫外線就更少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長期、大量的接觸紫外線,還是會對視網膜產生一定影響。視網膜中央的黃斑區,有大量視功能細胞,這個區域是決定視功能的重要部位。長期強光下暴曬以及遭受紫外線輻射,是導致老年黃斑變性的原因之一。所以,在陽光強烈的季節,在有鏡面反射作用的海邊、雪地,在海拔高、空氣稀薄的高原,在緯度低、光照強的熱帶地區等,尤其需要戴墨鏡,阻擋陽光中的紫外線。
好吧好吧,小蒲姐知道眼睛防紫外線的重要性了,可紫外線都能穿過眼睛的晶狀體、玻璃體到達視網膜,難道就穿不透區區墨鏡嗎?

紫外線根據波長分為3種,它們有不同的分工:
波長在200~280納米范圍內的紫外線,叫做UVC。它在經過地球臭氧層時就已經被吸收,根本不能到達地球表面,防它沒必要。
波長在280~320納米范圍內的紫外線,叫UVB。其中波長為280納米的紫外線對角膜的損傷力最大。除了損傷角膜之外,這個波段的紫外線的階能比較高,長久照射皮膚會出現紅斑、炎癥、皮膚老化,嚴重的會引起皮膚癌。
波長315~400納米的紫外線,是UVA。它對衣物、人體皮膚的穿透力很強,能到達真皮深處,還會引起黑色素沉著,只要皮膚被曬黑,找UVA就對了。UVA雖不會引起皮膚、黏膜的急性炎癥,但它的作用會長期積累,是導致皮膚、黏膜老化和嚴重損害的原因之一。
在280~400納米這個波長內的紫外線,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而大多數墨鏡的制作材料是樹脂,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紫外線濾過功能,能濾過波長在360~380納米以下的紫外線。
墨鏡還真是個防紫外線神器啊……我差點錯diss阿爾法了。

噓,剛剛差點嘲錯阿爾法的事,小特工and老探員別聲張,我想個辦法將功補過。
不如,在去度假之前,給局里的每個人都買個最防紫外線的墨鏡?
雖然樹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功能,但它不能濾過100%的紫外線,還需要對鏡片經過一些特殊加工,才能達到完全濾過紫外線的效果。這種經過特殊加工、能100%濾過紫外線的墨鏡,一般都會標明UV400標識,證明它能濾過400納米以下波長的紫外線。

有些五彩繽紛的墨鏡,只是在普通鏡片上加了層有顏色的鍍膜;它不僅不能吸收和濾過紫外線,還會讓眼前的景物扭曲變形,裝飾性大于實用性。
所以啊,藍色、粉色、紅色等彩色的墨鏡,小蒲姐是不會選的。茶色、灰色的鏡片是小蒲姐的pick,它能均衡吸收各種色譜,而且不會出現明顯的色差。

有些墨鏡的形狀不規則、鏡片過大,弧度和角膜不一致,會改變眼睛的屈光度,戴上去看東西都變形了。戴這種墨鏡,視力可能會下降,不行不行。
紫外線是會傷眼,可它的傷眼計劃,是實踐了N年才能看到效果的計劃。在效果顯現之前,給眼睛戴上8級護甲——墨鏡,還來得及阻止紫外線的邪惡計劃!

又是學到新知識+播撒愛心的一天,開心!
謝謝惠顧。~今日小蒲姐營業結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著我明天再祝。
1.《哈佛家庭醫生全書》(安徽科技出版社)
2.蒲公英醫學百科
3.百科名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