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78 篇文章
外陰瘙癢,陰道炎,就像婦科中的“感冒”,每個女人總會遭遇那么幾次。很多女神就會困惑了;“我很注重衛生的好伐!每天又洗又擦的,還買了專門的女性清潔洗液,怎么還會這樣的啦?” 女性的外陰與尿道、肛門鄰近,經常受到經血、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的刺激,加上性經期使用衛生巾,有的人還習慣使用衛生護墊,如果不注意皮膚清潔,確實容易引起外陰炎癥; 事實上,有不少女神,雖然洗的很勤,但是洗的方式和方法并不正確。姐妹們可知道,年齡段不同,時節不一樣,洗的方法還需要稍有差異,錯誤的清洗方法也會誘發婦科炎癥。 今天就來安利一波正確的洗“下面”常識。 1. 健康女性,日常怎么洗? 清洗液體 正常情況下,陰道是有自凈作用的,女性雌激素的作用可以抵抗病原體的入侵; 另外陰道乳酸菌的存在,幫助維持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PH<4.5),能抑制其它病原體的生長; 所以每天用清水洗外陰即可,避免用堿性或酸性較強的液體。 如果有炎癥發作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洗劑。 清洗注意事項 清洗外陰之前,請先洗凈雙手。 洗澡時,盡量選擇淋浴,如果沒有淋浴條件,可用專用的盆坐浴。 清洗外陰時,應分開大小陰唇,從前往后清洗。 便后也最好清洗肛門,去除污物,避免自身的交叉感染。 擦干方法 用于擦干的毛巾使用后要曬干或在通風處晾干,最好在陽光下暴曬,濕毛巾很易滋養細菌。 使用紙巾,需要保證紙巾的質量,有些質量欠佳的產品可能會攜帶有害化學成分及細菌,增加外陰感染的概率;宜選用高質量、材質柔軟的紙巾。 外陰擦拭是盡量擦干,濕潤的環境容易給細菌繁殖提供機會。 擦會陰的毛巾要與洗腳的毛巾分開。 2. 特殊情況下,怎么洗? ① 經期 月經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經期盆腔充血,全身抵抗力下降,宮口松弛及內膜脫落后出現創面等; 使得病毒有機可乘,容易引起宮腔感染及盆腔炎癥。 如何注意衛生 因為肛門、尿道、陰道的特殊生理結構,病菌容易在衛生巾上移動,引起交叉感染; 所以,衛生巾需要適時更換,一般量不多的時候建議2-3小時更換一次; 經量多的時候需要及時更換。 經期內每晚用清水沖洗外陰,禁止盆浴、性生活及婦科檢查和操作等。 ② 同房前/后 進行性生活之前,雙方應盡量用清水清洗外生殖器,減少炎癥刺激; 因為男性的小弟弟常積一些污垢,這些污垢必須清洗,不然帶入陰道容易引起陰道炎癥。 女性的外陰有許多皺褶,皮脂腺及陰道分泌物常常積在皺褶中,并且陰道、尿道、肛門位置較近,容易受到污染。 性生活之后也盡量清水沖洗,但也要避免過度沖洗,防止影響陰道本身的自凈功能。 如果伴侶有生殖器炎癥時,最好暫時不要同房,或者使用避孕套同房。 ③ 孕期/產后 陰道本身有自凈作用,通常能夠維持外陰的健康和清潔衛生。 所以每日清水清洗即可,一些洗液中含有藥物或者化學成分,孕婦使用后會破壞正常菌群,反而導致陰道感染。 有的洗液甚至會對胎兒及自身產生一定的危害。 所以,不建議孕婦常規用洗液。 只有當炎癥發作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洗劑。 剛剛分娩完的媽媽們,建議用溫開水沖洗會陰,每天清洗兩次。 如果有會陰裂傷或者側切傷口,可用溫開水或者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并在每次大便后清洗。 由于會陰傷口完全愈合一般需要兩周左右,兩周后可改為每天用溫開水清洗會陰一次。 ④ 未發育的小女孩 未發育的小女孩外陰發育不全,不能遮蓋尿道口及陰道前庭,細菌容易侵入。 且小女孩雌激素水平較低,陰道上皮較薄,糖原少,pH值偏高,感染炎癥的幾率很高。 所以小孩子注意外陰清潔很重要,盡量穿純棉透氣的內褲,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陰。 大便后及時清洗外陰,謹防糞便擦不干凈污染會陰,擦拭應從前往后,防止肛門污物污染陰部。 作者:上海市同仁醫院 婦產科 Jojo醫生(孫旖) 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