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74 篇文章
又是一年開學季,戀戀上幼兒園了,但是對于戀戀和媽媽來說,這真是很難忘的一段時光!戀戀每天去幼兒園都要經歷一場戰役,大哭大鬧,不管老師怎么安撫,在幼兒園的時光是那么的煎熬。看著別的小朋友都能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戀戀的媽媽真是又著急又上火啊!其實戀戀所表現的情緒就是我們心理學上常說到的分離焦慮,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正常的情緒之一,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與孩子第一次的長時間的分離呢?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會對兒童造成怎么樣影響? 分離焦慮是幼兒與親人或依戀對象分離后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諸多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的分離焦慮與兒童的智力發展有關,如果沒有有效的處理嚴重的分離焦慮,會降低兒童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創造力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幼兒如果面對分離焦慮沒有得到應有的安撫、陪伴、照顧,那么他的智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創造力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其次,分離焦慮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 1.依戀類型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其主要種類有:(1)安全型依戀;(2)回避型依戀;(3)反抗型依戀。其中,安全型依戀為良好、積極的依戀,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戀又稱為不安全性依戀,是消極、不良的依戀。安全型依戀的兒童比擁有不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面對分離的時候焦慮的程度更低,表現的更為平靜。我們要注重與孩子的依戀關系,在最初與孩子建立關系的時候,給與高質量的陪伴和積極的回應,讓孩子感覺到愛和關懷。 2.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指父母對子女撫養、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傾向。父母親溫暖 的情感、理解可以降低兒童的焦慮水平。父母親的拒絕否認、過度保護、過分干涉、嚴厲懲罰與兒童的高焦慮水平有關。過于保護兒童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兒童的行為并導致兒童焦慮。 3.遺傳 分離焦慮與遺傳因素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父母患者有焦慮癥或者時常擁有焦慮的情緒,那么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會更高。 第三,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家長應該如何預防和干預呢? 1.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親應該在與孩子分離前,給孩子適應的時間,讓孩子知道,他可能需要獨自去面對陌生的環境,需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并且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給與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教養方式。 2.積極的引導 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與小伙伴玩游戲,教會孩子如何與小朋友交往,并且引導孩子在新的環境中會有更多的小朋友,更有意思的游戲,還會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形成良好的期待。 3.家長的良好心態 很多家長,與孩子分離本身自己就非常焦慮,這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心態,面對與孩子分離的時候可能會表現的不知所措,這時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尤為重要了。家長可以與孩子同去陌生的環境,一起去適應和了解情況,這樣即降低自己的焦慮水平,又逐漸讓孩子適應了環境。 兒童分離焦慮是一個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學前兒童的 心理焦慮會對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讓孩子的分離不再焦慮!
作者:長春市心理醫院(長春市第六醫院) 付佳 心理治療師 審稿:長春市心理醫院(長春市第六醫院) 桑紅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