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43 篇文章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古今中外,人們都渴望健康長壽,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認知有了顯著變化,以致對待的方式方法已大不相同。無論昔日的皇家仙丹,還是當今的什么長壽良方或“萬能保健品”,可以說都是對生命的貪婪,這不僅有違自然規律,也違背科學常識,最終只能是對健康生命的摧殘。 若世上真有長壽仙丹,那當今得有多少不死之人在游蕩?仙丹害人、保健品不保健的事實已告訴大家,要想健康長壽,必須遵循人體生命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對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或欲望進行理性的節制,方能駕馭欲望駛向健康的彼岸。 世上健康長壽的人很多,其共同點不外乎性格開朗、生活規律、清心寡欲。而那些吃喝嫖賭抽的“癮君子”則很難健康長壽。 健康的背后也有苦行僧般的自律。如對衣食住行中的各種行為能否理性控制,不論是心態、膳食、煙酒、睡眠或運動等,一時一事或短期調控,基本上都能堅持。但若終生如此,則需要恒心和毅力。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身心健康亦是如此,用自律帶來自由,用自律贏得健康,有了健康才能贏得未來。所以說,我們的健康應該由我們自己主宰! 健康的心理決定健康的行為, 健康的行為有利于身心健康,行為決定健康絕不應是一句口號。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2019年6月發表論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和肺癌,而大量證據表明,這些疾病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之前的有關研究結果與此也基本一致,可見不良生活行為方式正嚴重影響著國民的健康。一定別小覷吃喝拉撒睡這些“小節”,它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健康,也是健康中國的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民健康,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深度融合。“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主席反復強調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重要意義,并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明確要求,要廣泛實施全民健身行動。這次的健康中國行動,與以往不同的是,不僅僅是要開展健康的宣傳倡導,而是聚焦當前民眾所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開展多個專項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要實現“四個轉變”:在定位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在行動上,努力從宣傳倡導向全民參與、個人行動的轉變。 由此看來,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決不僅僅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對待“大健康理念”的一種行動,每一個人都應積極投身全民健身事業,養成健康的、規律的生活方式,在通往健康中國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作者: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國際行為醫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濟寧醫學院教授 楊志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