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960 篇文章
一 “貴姓?” “免貴、姓李,木子李,李介初,介紹的介、初一十五的初”。李介初,四川成都人,到“下江”來做生意,不知道是怕下江人聽不懂他的四川話呢、還是要讓人覺得他誠信可靠,回答得不厭其煩。說著又遞上一張名片: 天府食品貿易總公司 李介初 總經理 李總經理初中文化,曾參軍,復員后即在家鄉一個縣的食品公司搞供銷工作,工作勤勉、思想進步,未幾升任副科長,娶妻生子,諸事順應。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對食品的需求空前高漲,四川地方食品又頗具特色,為外省人士所歡迎,而四川人對外省食品亦多愿嘗鮮,食品公司供銷業務十分繁忙起來。不過在體制之內,忙雖忙了,個人的收益終究增加有限,李介初夫妻兩個考慮再三、終于決定下海經商。 李介初夫妻在食品行業跌爬滾打多年,上家、下家人脈關系俱皆熟悉,自然充份利用,即在本縣開了一家食品商店,不過一間門面、請了兩個伙計,賣點豆豉辣醬、火鍋食料、糧油制品之類,夫妻兩個起早摸黑,著實吃力。不過兩年下來還真掘得第一桶金。于是把店開到成都去了。省城果然氣象萬千,機會給予了有準備之人,李介初的生意越做越順手,不但開出幾家分店、成立總店,又打算把生意推向全國,于是成立了這“天府食品貿易總公司”,打出的旗號是:“哪里有四川人、哪里就有‘天府’的食品”。 李總經理原本個頭不高,這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又加終日在酒樓飯莊應酬,身體便逐步發福起來。李總經理看上去滿面紅光、矮胖身材,穿一身灰色便西服、黃色“一腳登”皮鞋,手上戴了個大綠寶石戒指、左手腕上是一塊金表、右手腕上是一串檀香木珠,說是峨嵋山金頂上廟里老和尚開過光的。見人都是三分熟、忙不迭地遞名片:敝姓李、木子李…… 李總有點懼內、即四川人之所謂“粑耳朵”是也。除了抽煙喝酒、這是老婆大人允許的之外,偶爾打打麻將,別無其他奢望了。李總近年那事有些有心無力,夫人打聽得此事乃“腎虛”之故,據說用牛鞭子泡酒吃有效,但吃了不知多少,並無起色,也就只好罷了。不過除此之外,並無其他不適。 “無其他不適”並非沒病,李介初30多歲時便查出有高血壓,不過還真是既不頭昏、也不頭疼,吃過幾天高血壓藥也就不吃了。 二 說起高血壓之事,據他李介初自己說是30多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量血壓,發現血壓高、又量了幾次還真高,高到多少也記不清楚了,去看醫生、醫生反復問有什么不舒服?也確實沒有。醫生開了些藥片說是可以降血壓的,但是既然沒有什么不舒服,為什么要吃藥呢?所以吃過幾天之后,也就不吃了,也沒再去量血壓。 那時他爸還在,回家說起,據他爸說:他也有高血壓、其實他爺爺大約也有高血壓的,他家可能是遺傳的高血壓,他的高血壓上壓180,頭不昏也不疼,不吃藥,沒事。后來他爸“腦沖血”死了,那年他爸58歲,還沒退休。不過,他們家並沒有把這腦沖血與高血壓聯系起來考慮。而是認為既然是遺傳的高血壓,那么就像遺傳了個高鼻梁、或是高個子一樣了,一是難免了,二是生來如此,比別人高些沒事的。 后來時興體格檢查了,食品公司效益好,每年都安排職工體檢。李介初認為是職工應享受的福利,到是都積極參加,那年檢查的結果是高血壓,血壓為170/110(毫米汞柱)。醫生又是問:有什么不舒服、有什么不舒服的話,回說沒有什么不舒服,但是醫生還是開了降血壓的藥,開始李介初同志覺得有點奇怪,沒有什么不舒服為什么要讓吃藥,后來知道了,報紙上說的:醫院要賣藥賺錢,醫生開藥好拿回扣。他想拿藥、是給醫生面子,這藥是不用吃的。 第二年又體檢,血壓是166/106,李介初大喜,沒吃藥這血非但不升反而降了,足見是不需要吃藥的。李介初對血壓的數字注意了,以后每年體檢測血壓,偶爾還自己到社區診所測過,這血壓雖時而有些上下,但大多在160-170/100-110(毫米汞柱)左右。李介初便又得出結論:他的血壓是“穩定的”。他曾聽人說過:高血壓這種病是不可能“除根”的,能“穩定”就等于是控制好了。 又過了幾年,李介初下海經商己經逐步發達,誰知這病也逐步發達了,除了血壓仍高之外,又查出了血脂高和脂肪肝兩樣。 李總經理坐在醫院VIP診室的沙發上,聽醫生向他解釋檢查的結果時,仍向醫生強調並無不適。醫生勸他服些降壓、調脂的藥,李總本想說“不必了吧”,但一想醫生開藥的苦心,便微笑了一下算是接受了。 回到家中老婆問起檢查的結果,李介初如實報告。並稱醫院也要賺錢、醫生要拿回扣所以配了藥,不過既然沒有不舒服就不吃了吧等語。孰料他老婆說道: “高血壓是你家家傳的,血脂高、還有什么肝,難道也是家傳的?毛病越來越多,不吃藥怎么行?死鬼啊,你要有個三長兩短,叫我怎么辦唦?” 李介初沒法只好照單服藥。誰知吃了這藥卻總覺喉嚨癢癢地要咳嗽,一查藥品說明書,說這叫副作用,打電話給VIP診室的醫生,醫生說可以換一種藥吃。趕緊去了診室,量了血壓也沒降低,心想我家高血壓是遺傳的、吃藥沒得用,遺傳個高鼻梁難道能吃藥把它吃低下去嗎?藥還雖是配了,但回家去陽奉陰違,決定不吃藥了。老婆問起,說是醫生說的、藥有副作用,吃一個療程是要停停的。 三 如是又過了幾年。李介初的生意做得不錯,一天晚上和幾個朋友在飯桌上討論要把一種有著不同口味的火鍋湯料和食材銷到歐洲市場的事,歐洲方面的代理商來電表示此項業務前景甚好。李總心中高興與眾人多喝了兩杯。突然覺得頭頂轟然一響,眼前一黑,跌倒下來。眾人連忙扶起,一看口眼歪斜、已不能言語。眾人之中有一個有見識者說道: “中風、中風,快叫救護車”。 救護車一路飛馳,送到市立醫院急癥室。醫生接著,一看也確認中風,測其血壓竟高達196/126毫米汞柱,神志不清、半邊癱瘓。立即做了腦部CT檢查,腦溢血確診無疑,于是立即緊急降壓搶救。不一會李總夫人來到,大哭。搶救了大半夜總算稍有好轉,李介初血壓降到150/80,神志轉清,見他老婆在旁陪護,流下了熱淚。 第二天李介初被轉入神經科重癥監護室繼續治療。醫生一查門診病歷知此病人高血壓多年卻很少來診療配藥,問其夫人,只說是他家傳的高血壓、又說並無頭痛頭昏的癥狀、又說吃藥有副作用等,皆是李介初平日所言。不過他夫人覺這么說、似乎她做夫人的未盡到責任,便又補充道:我是叫他吃藥的呀,他說你們醫生說要吃吃停停的呀。醫生聽了知道這對夫妻對這高血壓的治療誤區甚多…… 住院治療了十來天,李介初的血壓控制在140/80毫米汞柱左右,神志是清楚了,言語不淸、右側半身癱瘓。 醫院讓出院了,兒子聯系了一家康復療養院住了進去,生意上的事也就完全交給兒子接班了。 療養院住了半年,又多少好了一些,但終究不能完全恢復了。 四 李介初家所住的小區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李總經理本來也不一定看得上社區診所的醫生,但是現在行動不便,費很多事弄到大醫院去,也只不過是配點藥而已,便也接受社區的家庭醫生的服務了。因為李介初行動不便,社區醫生還常常上門服務,時間一久,跟李家的人也熟了。 一天,醫生來家訪,恰巧李介初的兒子也在家,他這兒子腦子靈活,想起他家“家傳高血壓”的事,但他的血壓並不高是何道理?便向醫生求教。社區醫生多為全科醫生,也有服務于健康人群的任務,便道: “高血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背景,但有遺傳背景的人並非一定會得高血壓,不過,更要注意預防高血壓,飲食應該清淡少鹽、注意勞逸結合等等。” “遺傳性高血壓治不好嗎?” “治得好,你爸的血壓現在不是控制好了嗎?” “我爸有高血壓怎么會沒有癥狀的呢?” “高血壓的病人大多數都沒有癥狀,沒有癥狀不等于沒有病啊,高血壓不控制好會引起心腦血管病,如你爸的腦溢血便是高血壓沒控制好的結果。所以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啊”。 “我爸爸血壓雖高,但是一直是160、170很穩定的啊。” “嗐,穩定在160、170怎么行?很高的啊,要‘達標’、降到140/90以下並保持住,才叫‘穩定’啊” “那么要一直吃藥、不能停是吧,這些藥會有副作用的啊。” “是的,血壓降到正常以后,用小劑量維持,不宜間斷,副作用很有限的,你爸現在吃的藥就沒有多少副作用嘛。” “到也是的。媽,聽見嗎,早知道這些事就好了。”他兒子說 李介初在一旁也都聽到了,“謝…謝…謝啊”他努力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不謝、不謝。李先生、再加把勁練練手上的勁”。 社區醫生輕輕地拍了一下李介初的肩膀,告辭了。 作者:健康教育學家 楊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