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科學辟謠】血脂異常、高膽固醇患者應遠離“他汀”


謠言:

健康教育專家雷蒙德·弗朗西斯(RaymondFrancis)拍攝視頻表示,常用降脂藥他汀雖然能夠降膽固醇,但不能預防心臟病發作,而且服用他汀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心臟衰竭,導致生命危險。


辟謠摘要:

他汀不只是降脂藥,而被認同為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已經被各類指南確定為:心腦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最重要的一線藥物之一。他汀長期服用可能會傷肝,但概率極低,長期應用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遠高于新發生的糖尿病。輕中度腎臟病患者應用他汀降脂,非但不會加重腎衰,還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腎臟功能;至于“他汀藥增加腫瘤風險”的說法,目前更是毫無證據。客觀上講,任何藥物多少都有一些副作用,但如果全盤否定其積極功效,顯然是不明智的。

 

02


【科學辟謠】孩子過敏忍一忍就能好

謠言:

過敏就是皮膚起疹子、發癢、打噴嚏,來得快,去得也快,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過敏了,忍一忍就好,不需要去醫院檢查。

辟謠摘要:

過敏無小事,嚴重可致命。過敏是一種機體的變態反應,機體在受到同一抗原物質的刺激之后,會產生一種異常或者是病理性的免疫反應。過敏原可以是食入性的,也可以是吸入性的。過敏不僅僅是皮膚上的反應,而且有可能會損傷其他器官。小兒過敏病情比較復雜,嚴重時可引發哮喘、休克等癥狀,發現過敏癥狀需及時就醫。

03

 【科學辟謠】生吃魚膽能清肝明目和消火


謠言:

在湖南、湖北等地,每年冬天都有人(特別是老年人)吃草魚、青魚的魚膽。因為生吃魚膽蛇膽能夠清肝明目、治療眼病,還能夠增強視力。

辟謠摘要:

魚膽不論生吃、煮熟或泡酒,均可能引起中毒。每年急診科都會接診好幾例因吞食魚膽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數人是因為聽信“偏方”,認為魚膽能清熱解毒才導致中毒。魚膽的膽汁中含有膽汁酸、組織胺、鯉醇硫酸酯鈉及氫化物等多種生物毒素,具有細胞毒作用,致使細胞變性或壞死。此外,這些有毒物質還可刺激機體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引起全身過度炎癥反應。

 

04

【科學辟謠】萬能保健品直降血糖,不吃藥不打針


謠言:

有“資深”糖友拿自己舉例,表示吃保健品對降血糖很管用,長期服用可以不用吃藥和打胰島素了。

辟謠摘要:

“保健品”提法有誤,嚴格來說只有保健食品的分類。保健食品不是藥,不能宣稱療效,它與藥品有嚴格的區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長期服藥,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免引發多種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千萬不要將保健食品當作“救命稻草”而擅自停藥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

 

05

【科學辟謠】藥品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謠言:

“一分價錢一分貨”,越貴的藥療效越好,質量更有保障。

辟謠摘要:

藥品是用來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藥品的好壞不在于貴不貴,而在于對不對癥。比如胃痙攣應該服用阿托品解痙、止疼痛;硝酸甘油迄今仍是公認的治療心絞痛的“救命良藥”,這些藥療效可靠,價格便宜。有些患感冒的病人常常要醫生使用抗生素,卻不知道幾十元、上百元的頭孢菌素僅對細菌性感冒有效,對病毒性感冒無效,還可能帶來副作用,產生耐藥性,對病人有害。藥品價格是根據其原料成本、工藝過程、銷售環節等因素來決定的,與療效不成正比。真正的用好藥應該使用對癥之藥,并非越貴越好。

06

【科學辟謠】誤吞魚刺,可咽米飯、喝醋解決


謠言:

誤吞魚刺時,建議咽米飯、喝醋,或者整團青菜往下呑、咽饅頭。

辟謠摘要:

誤吞魚刺卡喉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及時就醫。魚刺卡在食道里,毗鄰心肺、支氣管、主動脈等器官,會導致食管損傷穿孔、縱膈感染、肺部感染、主動脈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喝醋不科學,單純把魚刺放在醋中浸泡,也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軟化效果。呑咽米飯饅頭,會讓異物往深處移動,不但增加取出來的難度,同時會引發感染、潰瘍等。


中國科協發布9月"科學"流言榜

圖文簡介

中國科協發布9月"科學"流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