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012 篇文章

高血壓是當前是常見病、流行病,西醫認為是不可治愈的終身病,只能終身服藥。其實高血壓與西化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西方也有很多通過飲食及生活方式調理治愈的案例,上世紀80年代,有些人練氣功而治愈,還有很多人用中醫中藥等方法治愈,臨床上我們曾用補中益氣湯、小續命湯等辨證治療高血壓,療效不錯。可見不能治愈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針灸、耳針等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均有較好的療效。在缺醫少藥時,這種方法更顯得可貴,更方便緊急降壓。


降壓溝與耳尖放血


耳后有降壓溝,在對耳輪后面上1/3有靜脈可見,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如豆許可降壓;降壓點也可以用火柴棒頭按壓2~5分鐘,有一定緊急降壓效果。


此外,耳尖放血可以降低眼壓。有一次我去河北,大舅有高血壓,由于趕早去火車站接我,沒吃降壓藥,回到家后頭暈、眼睛脹的厲害,于是我在耳尖上為他放血。剛放下針,大舅就驚訝道:“真奇怪,一下子不脹了,比降壓藥還快。”遺憾的是,放血前后當時沒有測血壓,所以我不知道到底能降低血壓到什么程度。但是臨床有報道耳尖放血降眼壓與西藥療效沒有明顯差異。


曲池穴


屈肘時,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取穴,約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之中點為曲池穴。



曲池穴有抗過敏、祛風止癢等效果,也有降壓的療效。每日按壓曲池穴1~2分鐘,使酸脹感向下擴散,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此外,臨床上也有很多人用于治療高血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針灸大家耿恩廣先生介紹,曲池穴降血壓一般直刺,得氣后提插捻轉數次,患者當即頭腦清爽出針。臨床一般用右側曲池穴治療高血壓癥效果較佳。張唐法先生通過20多年臨床應用曲池穴,對血壓突然升高、高血壓危象及高血壓腦病者,都能在針刺時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血壓明顯下降。一般用毫針直刺l~1.5寸,得氣后運用提插輕度捻轉使酸脹感逐步加重,使患者癥狀明顯減輕至消失,并留針15~20分鐘。張老曾治療李某,男,67歲。1976年4月16日來院就診。診斷:高血壓腦病。患者有高血壓中風病史。當日清晨突發劇烈頭痛,頭昏、胸悶、嘔吐、大汗出,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面容,血壓為260/170mmHg。立刻針曲池,癥狀頓時減輕,留針20分鐘后,癥狀完全消失,再測血壓為190/100mmHg。也有醫家針刺右側曲池穴,3日1次,3個月血壓即穩定在正常水平。觀察年余未見反復。


足三里


我們中醫也常使用足三里穴降壓,想到日本人常用艾灸足三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這也很容易理解。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直下三寸(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按揉多有酸痛感。病人若有顏面充血、血壓上升的表現,可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瀉陽明之熱,血壓即可下降。如果不會針刺,艾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效果。在艾灸時很容易口干舌燥,再灸足三里就可以引血下行,把火氣往下導,所以也可以降血壓。所以日本人三十歲后多艾灸足三里保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有道理的。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經驗,在無藥時急救迅速降壓之用。若是患者血壓極高,配合我們沒有操作難度的必殺技:十指尖放血可迅速降低顱內壓,避免中風,更為穩妥。


吳茱萸外敷足心緊急降壓


還有一種方法無論哪種病患都可以使用,大家都可以操作。這就牽涉到中醫一個有名的治法“引火下行”。


《中醫單藥奇效真傳》報道:用吳茱萸研末(可以用顆粒劑或吳茱萸打粉),每次20~30g,醋調后敷兩足心涌泉穴,睡前外敷,第二天早晨取下,數次后可明顯降低血壓,改善頭暈等癥。我有位同學的親戚突發血壓升高,想中藥調理,我當時在急診,不方便開藥,便電話告知此方。不成想,一次即效,血壓約1小時后下降至正常范圍。本方可以救急,長期使用療效如何,我需要進一步嘗試。如果有人做過研究,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效果。此外,這個方子也可以治療口腔潰瘍等疾病。


中醫博大精深,中藥各味藥物之間經過君、臣、佐、使的配伍和醫師的巧妙配合,可以發揮更好的降壓作用,但必須辨病、辨證相結合,才會取得好的療效。


作者: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孫成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何立群



高血壓的中醫救急方案

圖文簡介

高血壓是當前是常見病、流行病,西醫認為是不可治愈的終身病,只能終身服藥。其實高血壓與西化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西方也有很多通過飲食及生活方式調理治愈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