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瓤的顏色還不是十分重要,就算碰上個白瓤瓜,如果它很甜,我們也可以吃下。不過,要是里面都是瓜子,即使再甜,恐怕也會乏人問津的。
無籽西瓜就是為了迎合人們“吃西瓜不吐子”的需求設計出來的。目前有幾種技術可以實現無籽西瓜。
首先是,不經過授粉,直接用植物激素來刺激雌花的柱頭,讓西瓜的子房膨大。這樣得到的西瓜里沒有發育的種子,自然是無籽西瓜了。不過,這種方法的缺點很明顯:一是必須一朵花一朵花地處理,工作量極大,二是效果也沒有保證,還會帶來皮厚、畸形、味道不好等問題,所以這種技術并不實用。
實際上,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培育三倍體西瓜,來實現西瓜無籽。像我們人類一樣,一般的西瓜都是二倍體,也就是說,每個個體有兩組正常的染色體。當繁殖季節開始的時候,在雌花和雄花中會分別產生的精子(花粉)和卵子(胚珠),這些特殊的生殖細胞各含有1組染色體,當花粉和胚珠結合,形成的種子獲得了二者的染色體,變成了完整的二倍體,這就開始了又一輪的西瓜生長。
而無籽西瓜的生產,就是要打破這個正常的過程。做法呢,就是在染色體的數量上做文章。具體的流程是,先通過秋水仙素等處理二倍體西瓜,使細胞中的染色體加倍(也就是說有4組染色體),產生四倍體西瓜。這些四倍體西瓜產生的卵子都含有2組染色體。
之后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含1組染色體)和四倍體西瓜胚珠(含2組染色體)結合,就能產生(含3組染色體)的西瓜種子。這些三倍體種子可以像它們的父母一樣生根發芽,伸展枝葉,但是到開花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3組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無法平均,也就不能產生正常的花粉和胚珠。不過,這時用正常的二倍體西瓜花粉來刺激三倍體西瓜的花朵,它們的子房依然能夠膨大,最終成為可食用的沙瓤大西瓜,而其中的種子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白色的殘余了。
至于轉基因的方法,理論上也是可以實現的。通過導入生長素基因,促進西瓜單性結實(類似于涂抹激素的方法,只是把激素生產放在了西瓜里面)。或者,導入影響種子發育的基因,使種子發育失敗從而實現無籽。不過,這些技術都還在實驗室里面轉悠。西瓜的生長發育是個龐雜的網絡工程,這些小的改造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影響西瓜品質。所以,究竟能否通過轉基因種出無籽西瓜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