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進商場、飯店時,往往可以看到天花板上除了火災探測器外,還有一個金屬器件,它就是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灑水噴頭。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由灑水噴頭、水流報警裝置、管道、供水系統組成,能在發生火災時自動噴水控制火和滅火,適用于各種建筑中可用水保護的對象和場所。


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中,灑水噴頭承擔探測火災,啟動系統和噴水的任務,是系統的關鍵組件。



世界上有記載的第一套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于1812年在英國皇家劇院安裝,它通過一根主干管向3排水管供水,配水管上有2000個15mm孔徑的孔。


系統由閥門分成多個區域,由人工根據著火點位置打開相應的區域噴水。



1852年,美國率先用穿孔管系統保護紡織廠廠房的屋頂,后來擴展到保護火災發展速度快的清棉、梳理和紡紗車間。



穿孔管系統在控制火災方面是成功的,它的缺點是不能選擇足夠的水應用于著火部位,一場小小的火災會帶來嚴重的水漬損失。


減少水漬損失的需求,促使人們開發僅在著火部位及其附近打開的噴頭。



1864年,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噴頭出現了,它采用黃銅制作,是有孔眼的中控球。一個活塞從球殼的頂端穿到球的底部,在供水管的孔處形成一個軟橡膠閥,本身由細繩支撐。


發生火災時,火焰燃燒細繩、活塞落下,把閥門打開,水在水壓的作用下從球外殼的孔眼噴出,覆蓋著著火區域。


1922年,格力內爾開發了玻璃球噴頭,這種噴頭通過球內充裝的液體受熱膨脹使玻璃球爆破而開啟。



1953年,美國規定了標準噴頭的技術條件。其后相繼發展了住宅噴頭、大水滴噴頭和快速響應噴頭。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研制成功早期抑制快速響應噴頭,其功能被美國消防協會標準NFPA13定義為滅火,要求此類噴頭不僅具備快速響應功能,而且達到開放少數噴頭就能直接滅火的效果。




我國使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1926年,上海第十七毛紡廠安裝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1934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層建筑上海國際飯店在所有客房、廚房、餐廳、走道、電梯間都安裝了灑水噴頭。


到2005年年底,全國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單層及多層建筑有17萬多棟,高層建筑有4萬多棟,在此后的十幾年里發展得更快。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控火滅火,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上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以高層建筑為例,上海國際飯店1934年建成以來發生了多起初期火災,都被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撲滅了。




1993年,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一層發生爆炸火災,大樓內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裝置及時動時,將火災事故控制在一層范圍內。



1985年,哈爾濱天鵝飯店發生了我國高層賓館第一次特大火災。


由于飯店的樓梯敞開,內部使用大量可燃裝修材料,建筑內缺少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建筑消防設施,火災發生后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造成10人死亡,6人受傷。


這起火災的發生,促進新建的高層建筑應用自動報警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并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1996年香港嘉利大廈發生火災。這棟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造的商業大樓由于當時高層建筑防火標準較低,缺乏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火災噴水滅火系統,結果造成40人死亡,81人受傷。


香港政府認真汲取大火教訓,提請立法會修改《消防安全(商業處所)條例》,規定對所有既有商業樓于逐加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此后,類似的火災得到有效控制。


美國消防協會在1925-1969年的體積資料表明,在這45年里列入統計約81428次火災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滅火控火率達96.2%。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從1886-1968年的82年間,系統的控火,滅火率為99.8%。



作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固定式自動滅火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具有安全可靠、經濟實用、滅火成功率高等優點。


它在保護人類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作用,是其他滅火系統無法比擬的。



END


文|范強強


一百多年來,它默默地守護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圖文簡介

我們走進商場、飯店時,往往可以看到天花板上除了火災探測器外,還有一個金屬器件,它就是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灑水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