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陳海旭,再生醫學博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大概沒有人不希望青春永駐
“返老還童”
只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場景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快要實現了……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刊登出一項新研究: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
科學家們
意外發現衰老或許是可逆的
內容顯示
9名志愿者一年內
服用了三種常見藥物
一年后發現
他們的免疫系統
不僅有恢復活力的跡象
連表觀遺傳時鐘
(epigenetic clock,又稱衰老時鐘)
都平均逆轉2.5歲
新聞截圖
消息一出
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
以后通過吃藥
就能實現“返老還童”了嗎?
圖片來源網絡
今天
我們就來好好地說一說
常見的衰老分哪些類型?
1、生理性衰老:是指隨著年齡增長所出現的生理退化,這也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規律。
2、病理性衰老:由于內在或外在原因使人體發生病理性變化,使得身體組織和器官的發生提前衰老的現象。
3、心理性衰老:由于各種原因產生“未老先衰”的心理狀態而影響機體的整體功能。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吃藥真的能“返老還童”嗎?
理論上,因為疾病導致的“衰”是可以“抗”的,但生理增齡的“老”是自然現象,并不能違抗,只能通過“防”減少老年疾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網絡
新聞中報道的9名志愿者服用的三種常用藥物是:生長激素、脫氫表雄酮和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一種常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
曾有一項超過18萬人的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腫瘤風險,延長壽命,因此被很多人稱為“神藥”。
但二甲雙胍作用的機理尚不完全清楚,長期使用是否存在腎功能損傷、低血糖、液體潴留以及其它副作用,仍需要根據個體具體評估。
圖片來源網絡
而生長激素、脫氫表雄酮這兩種屬于激素類藥物,長期使用存在大量潛在風險,甚至會誘發腫瘤的生長。
此外,這個研究只是小樣本的臨床試驗,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擴大樣本進行長期觀察評估,因此切勿盲目擅自使用。
還有哪些在研究的“抗衰老”秘笈?
1、限制卡路里飲食
研究人員在酵母、小鼠和最接近人類的猴子等模式動物身上實驗,證明了限制卡路里飲食可以延長生命體的壽命。
但是,目前沒有長期的人體研究來證明限制卡路里對人類壽命的好處,有短期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飲食能提高身體健康,但仍需要專業人員的評估和指導,切不可盲目模仿。
圖片來源網絡
2、“抗衰老”的藥物
(1)雷帕霉素
最近有研究發現雷帕霉素有潛在的抗衰老功能,能延長哺乳動物的生命周期。
但是,有大鼠研究發現,雷帕霉素會導致不孕。科學家警告稱,其長期使用的安全性與嚴重副作用尚不能確定。
(2)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二苯乙烯衍生物,有較強的抗氧化性能,存在于葡萄的皮和籽里。
雖然在小白鼠身上發現發現白藜蘆醇對線粒體的修復功能,但人體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甚至還有誘發腫瘤的風險。
此外,在護膚、美白方面的功效已被證明,但在心血管疾病上的預防及抗衰老作用有待研究,所以不能盲目下結論。
(3)NMN(煙酰胺單核苷酸)
2014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首次報道,通過對小鼠實驗發現,NMN能夠改善衰老誘導的腦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改善老年小鼠的認知,并且壽命周期也延長了20%。
事實是,NMN缺乏人體臨床試驗的有效證據和數據,其安全性及致瘤性等遠期副作用更有待進一步研究。
3、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的先進療法
目前國際獲批上市十余款干細胞藥物,適應癥包括急性心梗、退行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但是,我國除了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在臨床上可以不經審批開展常規性治療外,其他的只能在國家批準的干細胞臨床試驗基地開展。
如何科學預防衰老?
生理增齡的“老”不能違抗,但可以通過“防”來延緩衰老。
1、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經常吃紅肉類、黃油、精米精面、全脂牛奶和糖的人容易使皮膚過早老化,而經常吃魚肉、橄欖油和豆類等粗糧食物的人皺紋更少。
保持正確的膳食結構,是預防多種慢病的基礎。
2、戒煙限酒
吸煙飲酒都會加快皮膚、大腦、心血管的衰老,應戒煙并遠離二手煙、三手煙,控制飲酒。
3、規律作息和鍛煉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容易“未老先衰”,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生。
而定期騎行、快走、慢跑或游泳等鍛煉,既能增強心肺功能,又能防止肌肉的流失。
4、保持樂觀的心態
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老年階段享受生活的時間越長,死亡風險就越低。證明了個體的幸福感和長壽直接相關。
5、定期體檢
通過專業體檢,提前發現人體內潛在的問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圖片來源網絡
對于實現“返老還童”
目前還只是出于研究階段
切不可盲目模仿使用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才是抗衰防老的前提